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7 16:20:34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吳永久
今年結構性牛市行情使得私募機構賺得盆滿缽滿,而量化私募在取得好的業績的同時,也迎來了規模大擴張。當前國內百億級別量化私募已達到10余家,相比去年底已經翻倍,量化私募目前管理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不過在11月下旬開始,量化私募遭遇凈值大回撤,此番遭遇大幅回撤的不乏一些頭部明星百億量化私募。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量化私募而言,隨著管理規模的擴張和量化策略的豐富,量化市場已悄然進入2.0時代,各大策略各顯身手,都為在量化大擴張的時代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么在當前的市況下,量化四大策略PK,到底誰更占優勢呢?
今年的結構性牛市行情也造就了量化私募的規模擴張,當前國內百億級別量化私募已達到10余家,量化私募目前管理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在量化私募規模大擴張的背景下,11月下旬以來,量化私募似乎遭遇了突然大面積回撤,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實際上量化中性策略以穩健收益為特色,近期的回撤確實少見,不少產品月度虧損超5%。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量化私募中的市場中性策略在11月份的平均收益為虧損0.65%,其中20只市場中性策略月度虧損在5%以上,虧損最大的是念空數據科技旗下的念空靈活對沖2號,其在11月的月度收益虧損14.44%。
從整個量化私募所有策略產品11月的業績來看,合計44只量化私募產品的11月月度虧損在4%以上,從近三個月的市場表現來看,其中74只產品在近三月虧損達到了6%以上,27只近三月虧損在10%以上,近三月虧損最多的是虧損了51.54%。值得注意的是,此番遭遇大幅回撤的不乏一些頭部明星量化私募,其中今年新晉的百億量化私募鳴石投資,旗下的鳴石寬墨八號、鳴石量化20號、鳴石金選10號在11月份的月度虧損在5%以上。鳴石投資專注于量化投資,主要策略為中高頻量化策略,包括中高頻Alpha策略和日內策略。
另外指數增強策略基金要求在保證偏離度的前提下,跑贏標的指數并追求超額收益最大化。市場回調時,指數增強基金更抗跌。市場上漲時,指數增強基金的回報更豐厚。但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11月份,在上證指數漲5.19%的背景下,11月的指數增強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并不突出,更有多只知名的指數增強產品跑輸同期股指。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在凈值更新周期為11月20日~11月25日的286只指數增強基金產品中,178只指數增強產品跑輸指數,也就是說,這286只產品中高達62.24%的產品在11月并未創造超額收益。
對此有私募認為,A股年底風格變化和股指期貨基差收窄是近期量化產品回撤的主要原因,由于行情快速輪動,每年的四季度無論是主觀還是量化,在操作上均有一定難度。每年到了11~12月,公募基金等大資金一般會調整持倉,這會導致股票市場行業、市值、成長、價值等風格的調整。而市場風格的快速變化對量化選股策略造成了較大壓力。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表示,指數增強基金跑輸指數,造成這個情況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國內外基本面變化較快,其次是每年四季度各路資金主動調倉換股的動作較多,交易模式就與前三個季度有較大差異。而指數進行區間寬幅震蕩已超4個月,尤其是9月以來,市場的震蕩區間收窄,交易量和波動雙降,熱點比較散亂,風格無法持續。這些因素導致了量化模型的因子短期失效,量化基金跑輸了指數。
今年因為結構性牛市行情,因其波動性使得“低回撤、收益穩健及風險可控”的量化私募基金大規模擴展,百億量化私募擴至10余家,但因短期大量資金涌入量化賽道,導致賽道過于擁擠,產品同質化導致風險增大,預期收益整體下滑。另外國內量化私募也面臨內外夾擊的情況。首先是以橋水基金為代表的外資量化私募巨頭紛紛入華。其次公募量化規模也不斷擴張,國內量化賽道更加擁擠。對于量化私募來說,尋求多樣化的策略與收益來源,是不少量化私募的重中之重。隨著量化市場的競爭加劇,量化市場已悄然進入2.0時代,各大策略各顯身手,都在為量化大擴張的時代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么在當前的市況下,量化四大策略PK,到底誰更占優勢呢?
首先,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的收益來自于三部分,分別是投資組合的多頭、投資組合的空頭和賣空所產生的現金流。目前國內市場中,使用較為普遍的股票市場中性策略是阿爾法策略,即在持有股票多頭的同時,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主要為股指期貨)對沖持有多頭頭寸市場風險,從而獲得超額收益。據私募排排網數據,2020年1~11月份共有464只成立時間滿11個月且有業績記錄的股票量化中性策略產品平均收益錄得13.54%,其中收益在30%以上的有32只。不過從前三甲的業績來看,該策略中業績最好的是方誠量化黃丹娜管理的方誠量化福杯滿溢2號,今年以來收益超71%。
股票量化策略針對基本面和技術面的研究以量化方法模型為主,從個股的選擇到組合的構建,以及交易,均以量化模型的結果為決策執行依據。常見的選股模型包括基本面多因子模型,量化多因子模型,基于大數據的另類多因子模型等。從業績來看,私募排排網納入統計排名的980只股票量化策略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28.67%,高達94.08%的基金獲得正收益。其中澤桐投資鄒慶龍管理的澤桐穩健3號今年以來的收益超140%。另外泓兆興業資產旗下鄒柏林管理的泓兆興業二號今年以來收益達113%。寧波幻方量化旗下徐進管理的幻方旅行者3號今年以來收益達112%。
CTA策略利用計算機系統構建數理模型判斷未來期貨品種的走勢,取代了人的主觀判斷進行投資決策。通過建立多頭頭寸或者空頭頭寸,從而獲取品種趨勢性的收益。在高波動率的市場環境中,CTA策略往往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今年在疫情反復等不確定事件的刺激下,也是推升了商品市場波動率水平。據私募排排網統計,347只管理期貨量化策略今年以來平均收益32.89%。獲得管理期貨量化策略第一名的是大凡投資旗下的大凡1號,今年以來收益892%。其次是博普科技旗下的博普CTA趨勢1號A,今年以來收益為246%。
量化套利策略是指在兩個不同的市場中,以有利的價格同時買進或賣出同一種或本質相同的證券的投資行為,投資組合中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同種類的也可以是不同種類的。量化套利不依靠投資者的主觀判斷,而利用計算機系統構建數理模型去挖掘市場中存在的相關聯的期貨品種價格錯配現象,并利用這種價格錯配進行套利的策略,包括期現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套利、跨品種套利等。量化套利策略今年以來錄得平均收益14.71%。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