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9 11:48:30
昨日,中基協公布了注銷50家私募管理人登記的名單。記者仔細梳理了這份被注銷私募管理人登記的機構名單,發現了一些熟悉的名字。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昨日(12月18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關于注銷甘肅正煜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等50家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公告。公告信息顯示,這50家私募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后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中基協將注銷該50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并將上述情形錄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2018年3月27日,中基協發布了《關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異常經營情形下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后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的,中基協將按照《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的有關規定予以注銷,注銷后不得重新登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仔細梳理了這份被注銷私募管理人登記的機構名單,發現了一些熟悉的、來頭不小的名字。而在幾家機構背后,甚至出現了同一個身影。
一度備受市場關注的阜興系公司之一——中科阜興資產管理(南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阜興),此次被監管注銷了私募管理人登記。
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阜興成立于2016年12月,股東為上海阜興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中科金控(桐鄉)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后者的大股東為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旗下的全資孫公司,而“阜興系”的實控人朱一棟則在中科阜興擔任著副董事長。
2018年10月,江西證監局曾經公布了一則處罰決定,稱發現中科阜興存在相關基金產品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的情形,該行為違反了證監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相關規定。按照《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三條以及《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我局決定對你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另一家引起記者關注的機構是中科匯通(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匯通)。
啟信寶數據顯示,中科匯通是中科建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建飛)的全資子公司,中科建飛則為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建設)的全資子公司。據中科匯通官網介紹,其為中科建飛全資控股的投資平臺,是中科院旗下唯一的私募資金平臺。
不過就是這樣一家機構,卻在今年被曝出產品難以兌付、給投資者造成了損失。
據媒體報道,2017年七八月間,199名投資人與中科匯通簽訂了一份基金合同,用以其子公司上海隆榮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隆榮)入股其兄弟公司上海遠牟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牟置業)。最終,199名自然人投資者實際籌集出資4.5億元。不過一年之后基金到期,遠牟置業的股權并未發生變更,投資人股權投資最終落空。而在該基金逐步到期之時,中科系企業已出現大面積債務違約,擔任回購義務的中科建飛卻以股東發生變化為由,推遲了回購義務。
就在昨天,這家公司正式被監管注銷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中科金控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桐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桐鄉中科金控),是這張名單中第三家“中科系”公司。
據了解,這家機構成立于2016年底,大股東上海中科浩飛物流有限公司同樣是中國科學院行管局旗下的全資孫公司。至此,中科院行管局旗下已經有三家機構登上了中基協本次公布的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名單。
自2018年5月起,中科建設及旗下諸多子公司發生了債務兌付違約;2019年11月21日,中科建設進入預重整;2020年4月16日,中科建設預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根據此前媒體的公開報道,截至今年3月下旬,中科系共收到740份債權申報,涉及債權人2035名,申報總額699.23億元,且其中500多億元債務,中科建設找不到對應的臺賬。
裁判文書網顯示,今年初,上海威豐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威豐股權)等公司集資詐騙案迎來了一審宣判。
法院文書顯示,經審理查明,2013年~2015年,被告人韓海湧先后設立并實際控制被告單位上海威豐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威翔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上海威豐股權等公司,且在上海開設多家理財門店,招攬客戶。2013年3月~2018年5月,韓海湧為謀取非法利益,以上述公司的名義,向社會公眾虛假宣傳投資項目并夸大盈利能力,并以本金利息絕對有保障、具有IPO上市可能,以6%~12%的年化收益、返款及超額利息等為誘餌,公開向9700余名投資人共計非法集資37.31億余元,所得資金匯集至韓海湧控制的銀行賬戶內,由被告人黃意等人按韓海湧指令支配使用。
截至案發,上述非法集資所得款項,除26.2億余元被用于兌付前期投資人本息、返款外,其余錢款被用于各項運營費用、支付高額業務提成等,僅少量資金用于投資經營、對外放貸等,共造成5000余名被害人實際損失10.56億余元。
最終,上海一中院以集資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單位上海威豐股權等人民幣2000萬元~5000萬元不等罰金、被告人韓海湧等7名被告人無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不等刑罰,并處30萬元~1000萬元不等罰金。而在昨日,上海威豐股權也正式被監管注銷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并且不得再重新登記。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