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3 21:42:01
每經記者|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陳星
信用債違約潮帶來后續影響還在持續,除發債主體暴露出更多問題外,第三方評級機構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12月11日,為進一步規范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央行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會議由央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主持。會議總結了近年來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情況和有關問題,交流借鑒國際評級機構業務開展的經驗,研究討論了進一步規范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措施。
潘功勝指出,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關系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局。近年來,我國評級行業在統一規則、完善監管、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也存在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債券市場發生多起違約事件,華晨、永煤、紫光等接連“爆雷”,其中更不乏評級機構給予的3A評級債券。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對于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對違約風險預警功能弱的現象爭議已久,最近一些外評級別較高的企業違約所暴露出的評級機構資質問題又將輿論推向高潮,而央行此次座談會也是對評級公司業務的一個督導。”
明明進一步分析指出,客觀而言,由于目前主流外評機構均是發行人付費模式,在防火墻制度不完善或落實不力的背景下,利益沖突容易造成惡性競爭,也導致市場上評級虛高和級別泡沫。
會上,潘功勝表示,評級行業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堅持職業操守,勤勉盡責,努力提高評級能力,提升評級質量。監管機構、發行人、投資人等各方應各盡其責,共同推動我國評級行業健康發展。
明明認為,未來在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評級行業地位日漸重要,因此行業的發展更需要多個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加強和完善相關監管、建立有序的質量體系,甚至不排除引入雙評級,加強監管才能讓評級行業健康發展。
潘功勝強調,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強化市場紀律,推動我國評級技術的進步、提高評級質量,提升信用等級區分度,進一步推動評級監管統一,真正發揮評級機構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促進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