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8 15:31:51
在收獲資本市場認可后,站在新的起點的京東健康還需深耕哪些門道?
京東健康上市儀式現場
圖片來源:京東健康提供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健康”)香港上市的敲鑼聲,很快被儀式現場翹首以待股價飛升的人群歡呼聲蓋過。
12月8日上午9:30,京東健康(6618.HK)正式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開盤漲超33%,報94.1港元/股,該股發行價為70.58港元/股。截止到發稿前,京東健康漲幅超70%,股價突破120港元,總市值超3800億港元,市值一度超過阿里健康。
圖片來源:雪球App截圖
與現場投資者反應一致的是更為廣大投資者的活躍。12月7日披露的信息顯示,京東健康面向香港公開發售的部分獲得超額認購近422倍,國際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超過31倍,京東健康在國際發售與香港公開發售價定為每股70.58港元,若不行使超額配股權,全球發售募集資金凈額預計約為264.57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位于北京亦莊京東總部的京東健康云敲鐘現場獲悉,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表示,通過在香港上市,京東健康將持續加強零售藥房業務和醫療健康服務業務的協同。
那么,在收獲資本市場認可后,站在新的起點的京東健康還需深耕哪些門道?
縱觀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足夠大,但痛點也足夠多。特別是受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療機構間信息孤立等問題影響,未來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著力點出現變數,但“醫+藥”兩條主線業務同時發力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正如辛利軍表示,通過在香港上市,京東健康將持續加強零售藥房業務和醫療健康服務業務的協同。
事實上,對“醫+藥”閉環模式的探索,也成為了業內絕大多數玩家不謀而合的發展思路。
用互聯網、電商思維做醫藥零售簡單,做醫藥問診、互聯網醫療等更專業、更復雜的“醫”的部分卻并不那么容易。但也正是這個當下在各企業業務占比不大的部分,想象空間巨大,更是成為了真正決定巨頭們未來市值規模、行業地位及發展方向的關鍵所在。
此外,從企業角度來看,深度挖掘“醫”方面的場景,打造相關業務產品,也是提高用戶黏性,形成差異化優勢,進而找到自身發展的下一個增長點的最優解。
以京東健康為例,2019年12月以來,其跟隨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步伐,規模化、區域化地連接醫生團體、醫療機構等頭部醫療資源,開展圍繞“線上+線下”“醫+藥+險+養”一體化閉環的專科互聯網醫療中心。此外,京東健康已開設包括心臟中心、耳鼻喉中心、中醫院、呼吸中心等在內的十六大專科中心,并入駐近百位權威專家和名醫,如韓德民院士、胡大一教授、高思華教授、林江濤教授等。
記者在現場也注意到,在上市儀式上,與辛利軍一同敲鑼的也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韓德民等。這似乎也進一步展現了京東健康重點打造“醫、藥聯動”生態閉環,兩條主線業務并重的決心。
整體大健康產業線上滲透與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互聯網醫療巨頭們未來發展走勢。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就中國門診量而言,在線問診占總咨詢量的6%。此外,2019年,中國大健康市場的數字化比例占中國醫療健康支出總額的3.3%。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進步,包括在線零售藥房、在線問診、在線消費醫療健康及數字醫療健康基礎設施等在內的數字大健康市場及其價值鏈條將會迎來轉型升級。
對于企業而言,不同于醫藥零售等“藥”的板塊,以線上診療、醫藥問診等“醫”這一板塊強調的是后端各業務條線的協同,更仰賴于持續不斷的科研投入,如AI問診、5G遠程會診、手術機器人等。
此外,由于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之間的關聯性,一個領域的數字化發展會同時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隨著更多互聯網醫院的出現,將會帶動對在線問診及藥品的需求增加,實現對“藥”等業務板塊的補充促進。
此前辛利軍也曾提出:“互聯網醫療正在進入互聯網科技與醫療產業全面融合、一體發展的3.0時代。”順著這一路徑,京東健康相繼落地了AI分診、AI輔助診療體系、AI客服隨訪以及AI合理用藥及審方系統等。
總而言之,疫情之下,大健康產業勃發,除了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外,也有騰訊、字節跳動等巨頭紛紛劍指大健康市場。此外,也有包括水滴公司、丁香園、妙手醫生等平臺從不同角度加碼挺進,在未來市場競爭充滿不確定性因素之下,深耕技術能力,加強業務間的協同仍為破局的關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