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6 15:57:49
11月5日,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按照成都市《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區域特色制定更精細化的配套舉措,出臺實施《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正式邁進3.0版。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成都龍泉驛區供圖
2019年,成都拉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一年后,成都將營商環境建設推向新的高度,從“進一步優化”到“全面深化”,于9月底出臺并解讀《成都市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意味著成都營商環境建設正式邁向3.0版。
11月5日,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按照成都市《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區域特色制定更精細化的配套舉措,出臺實施《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標志著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正式邁進3.0版。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本次出臺的《實施方案》圍繞市場主體,結合區域特色,把龍泉驛區打造成投資貿易便利、行政許可便捷、要素獲取容易、政策精準易享、法治保障完善、市場環境公平、符合產業發展特色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新高地。”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聚焦具體的工作效能向更深層次的綜合改革邁進;另一方面,聚焦區域優勢突出產業特色,精準施策。
邁進營商環境3.0,本次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出臺的《實施方案》,以市場主體獲得感、滿意度為基本評價標尺,重點圍繞優化提升投資貿易、獲得許可、要素匹配、政策支持、司法保護等五個便利度和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靶向發力、改革突破,打通、做透營商環境點點滴滴。
在優化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度方面,成都經開區再造投資項目前期審批流程,從辦成項目前期“一件事”出發,實行項目單位編報一套材料,政府部門統一受理、同步評估及審批、統一反饋。著重改進項目用地管理方式,在產業功能區內探索實行“標準地”出讓和“標準廠房”出租模式;簡化項目規劃許可程序,在工程規劃許可階段壓縮并聯審批時限,將辦理時限縮短至10個工作日;實施“一站式中心”改革、“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實施非關鍵要件“容缺后補”等。
在優化提升獲得許可便利度方面,成都經開區籌建新政務大廳,促進東安新城區域快速發展,探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政務服務事項區域通辦,深入開展“一事一次辦”省級改革試點,將改革的著力點轉向“以企業和群眾為中心”辦成“一件事”的改革,持續深化智慧政務建設;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2020年底前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1-3個小時;優化不動產登記;優化納稅服務,所有稅費種類申報100%“網上辦”。
在優化提升要素匹配便利度方面,從土地、勞動力、市政設施、金融信貸、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新經濟發展方面創新優化,從多方面保障市場主體獲取要素便利化,有便捷、創新的對接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經開區在政策支持便利度和司法保護便利度方面也進行優化提升,從企業需求出發,提升政策制定的精準度和兌現效率,營造包容普惠創新環境,除已有人才政策體系,還新增“新經濟”專項人才政策,加強創新創業創造載體的建設,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構建新型監管機制,創新“信易+”應用場景,出臺失信治理長效機制實施細則。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提出,著力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促進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并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
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
事實上,從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營商環境3.0版可以看出,無論是要素配置、投促服務,還是政務服務,抑或是金融服務,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營商環境建設動作更多,考慮更細,針對性更強。
在此基礎上,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更是因地制宜,結合產業特色和投資環境優勢,打造龍泉特色發展環境,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相稱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化水平,有數量的同時,更講質量。
成都經開區在更大范圍推動承諾制改革,涉及企業名稱自主申報、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申報承諾制、水土保持方案評審等方面探索承諾制改革試點。
加大區域評估改革力度,對環境評價、節能評估、水土保持、交通影響、礦產壓覆、地質災害、文物保護等審批事項開展聯合評估(評價),形成整體區域性的評審結果,對區域內符合規定的企業投資項目,直接應用評估結果,簡化評審審查手續。
本次新出臺的《實施方案》,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提出,暢通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通道。例如,支持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專業資本集聚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的高品質科創空間,形成龍頭企業開放共享資源、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創新網絡;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專精特新評價管理辦法,引導中小企業聚焦核心產業、未來產業,在智能網聯、氫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增強核心競爭力。
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明確創新區域協同合作發展,將主動融入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推進與泛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產業合作。深入開展汽車物流多式聯運,持續深化與重慶港、宜賓港、瀘州港“多港聯動”,探索“虛擬水港”改革試點。
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推進汽車產業功能區法定機構改革試點、成都中法生態園“管委會+平臺公司”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企業化政府”之路,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提高運行效率,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與國際規則相適應的功能區市場準入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為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探索新路徑,推動各類服務事項下沉下放,打造營商環境全域共建機制。
如今,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正面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城市“東進”、大運會加緊籌辦等重大歷史機遇,區域價值突顯,已成為“投資成都”的熱門、活力區域。
同樣,這也要求成都經開區緊抓時機,加快建一座新城,興一方產業,以區域優勢融入“雙循環”,以開放創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企業、項目青睞并落地,并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資本鏈、創新鏈、人才鏈,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構建現代化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蘇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