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3 19:02:36
大家都看到某一特定創新藥、醫療器械能出成果,于是一擁而上。但醫療創業者更應該原發性地去解決問題,而非將目光局限于當下的風口,他們應該思考迭代創新,比如下一代創新藥或者器械能做什么、將來疾病的輔助手段是什么、趨勢會是怎樣的。——北極光創投執行董事 于芳
每經記者|唐如鈺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讓公共健康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中之重。如此,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大健康行業亦占據了創投圈的絕對C位,投融資火熱程度無出其右。
2020年正是北極光創投(以下簡稱北極光)進軍醫療健康領域的第十個年頭。回顧這家深耕早期科技VC機構在醫療領域的收獲,可以說成績斐然——曾先后投出了華大基因、中信醫藥等企業;投資的澤璟制藥、奕瑞科技今年相繼登陸科創板;同時,北極光作為天使投資人支持創立的燃石醫學,于6月成功掛牌納斯達克,并為其創造了超百倍的賬面回報。
北極光執行董事于芳是北極光醫療健康行業的負責人之一,加入該機構前,她曾任職于強生中國心血管部門多年,對于中國的醫療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近日,這位直爽的80后投資人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分享了她在醫療領域的觀察與思考。
談及今年醫療健康的火熱程度,于芳表示,“2020年的醫療行業就像2014、2015年的互聯網,過去需要幾個月時間調研的項目,現在可能只給你一兩周去判斷”。
但事實上,賽道的風并非起于2020年。在她看來,是宏觀政策的持續引導、本土醫療資源的稀缺,疊加科創板橫空出世以及突發的疫情等因素,讓醫療行業在2020年格外顯眼。
具體而言,一方面,科創板注冊制的推出進一步激活了資本市場的調節機制,直接解決了創投退出周期過長的問題,為投資人和創業者指明了方向。她調侃稱,醫療企業IPO就如同一場長跑,如今科創板之下則是“長跑沒有了最后一圈”,“退出、流動性都被激活了,整個周期性看得更清楚,大家投資、創業的意愿會更強”;另一方面,則是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進一步暴露了醫療資源擠兌問題,也讓公共健康受到了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關注。
據投中數據,2020上半年,醫療健康市場PE/VC投資交易數量298起,交易活躍度高居各行業首位,交易規模約94.13億美元。
這樣的“活躍”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資本與創業者“扎堆”以及賽道的擁擠。不過,于芳認為,當下的“扎堆”只是狹義的,從更長時間維度與供需關系來看,醫療行業離“擁擠”還很遠。
她坦言,資本與創業者的熱情確實存在于行業的少數細分領域。“例如,大家都看到某一特定創新藥、醫療器械能出成果,于是一擁而上。但醫療創業者更應該原發性地去解決問題,而非將目光局限于當下的風口,他們應該思考迭代創新,比如下一代創新藥或者器械能做什么、將來疾病的輔助手段是什么、趨勢會是怎樣的。”
與此同時,與互聯網賽道強調的創造需求不同,我國居民在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剛性需求長期存在,甚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此外,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醫藥器械軟硬件、醫護比例等資源供給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進一步提高。
“所以整個中國醫療市場上的‘擁擠’只是狹義上的。廣義來看,還需要大量優秀的從業人員、資本、新技術投入到行業里,以及宏觀政策的引導,推動行業持續向前。當然,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醫療行業也是絕對向好的。”于芳這樣說道。
即便如此,現階段的熱鬧也給行業帶來一系列的困擾——項目估值快速上漲、過度競爭以及資源的浪費等。而在眾多問題中,于芳首當其沖要面對的是爭奪優質標的時間大幅度壓縮。“從前一個項目有充足的時間去盡調,但現在,你不得不用更短的時間和有限的信息做研判。”
她告訴記者,這樣激烈的競爭也曾讓自己陷入短暫的消極情緒中,但很快她意識到當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時,一線投資人如果不積極應對當下的問題,可能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往前沖,用更激進的方式去爭奪好標的并幫助其成長”。
談到篩選項目的標準,她表示,“早期項目基本不會有完美的,我們遵循的原則和木桶原理相似,不要求所有木板又高又齊,同樣也不能有極端的短板、缺陷”。
對于優質標的補短板,于芳則十分相信資本的力量。“不管是創始人缺乏商業背景、賽道不夠寬或者團隊部分功能缺失,這些都可以在資本的介入后通過有規劃的人員招聘、策略的調整等手段去解決。”
此外,對于2020年疫情之下,PE/VC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改變。于芳指出,醫療行業的技術門檻與研發周期決定了產業前后端的弱聯動性。“今天你在終端上感受到的某一個需求的變化,它會傳導至前端研究,但它不應該對前端產生過大的影響。如果大家一擁而上,那肯定是有問題的。事實上,真正好的投資人不會如大家想象的那樣產生巨大的聯動效應,并且去呼應這種聯動。”
此外,她還表示,科技賽道講究“遵循主線”的智慧,VC既要用開放的心態關注周圍的變化、順勢而為,按照機構的“先天基因”有策略、按比例地進行調整,同時又需要把握節奏,警惕變化過于頻繁、背離主線。
同樣,北極光創投的2020年亦是堅守大于調整。于芳稱,“主線——早期硬科技,這是不會變的。唯一的微調就是去年開始注意到投資距離上市的周期變短了,可能會適當做一些中后期的投資。”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