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3 21:54:41
每經記者|畢華章 每經實習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畢華章
股價低調了一年多的晨曦航空(300581),這幾天猛然高亢:
這家被市場認為是無人機概念股的公司,4個交易日,股價大漲96%,幾乎翻倍,創出上市三年多來最高價位。
然而,在此期間,控股股東卻打算減持套現,總計500多萬股。
這樣的套路,市場少說也見過上百遍,但是依然牽動著大眾的神經。
就連監管層也坐不住了。迅速發函關注,是否存在影響股票交易、拉抬股價以配合股東減持,以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情形。
究竟誰在買入,大股東又為何著急套現?前腳大漲,后腳套現,“減持魔咒”怎么破?
航空航天產業較為發達的陜西,近年來涌現出一大批后發企業。這個賽道上,已經實現上市的包括晨曦航空、中天火箭等。
晨曦航空主營業務為航空機電產品,也提供相關專業技術服務,擁有慣性導航、發動機控制、飛控計算機、無人機、航空電子等十多個技術專業。
相信關注近期時事的朋友都清楚,無人機概念有多火。晨曦航空也被市場認為屬于無人機概念股。
股價上漲的原因可能很多,就像大路很多,羅馬只有一個,結果便是,股價創下新高。
9月29日至10月9日,跨越長假的三個交易日中,這家從事無人機配件的創業板公司,連續三個20%漲停。
此后一天,股價繼續躍升,雖然沒有再度漲停,但是最高價達到40塊3毛,創下上市三年多來的最高點。
更需注意的是,短短4個交易日就有96%漲幅,將近翻倍!
真的是:三年不開張,開張“頂”三年。
這種旱地拔蔥般的架勢,需要頗為強大的資金才能把K線撐起。如此財大氣粗,究竟是誰?
還是那句話,炒股不識龍虎榜,投資多年也恓惶。
粉巷君(ID:nbdfxcj)看了看龍虎榜。發動這波行情的前兩次漲停非常具有代表性,晨曦航空9月29日和30日兩天,共有7筆大資金買入金額超過千萬元。
其中,華鑫證券上海分公司買入2164萬元,機構專用席位連續買入2790萬元,東方財富證券兩個營業部共計買入1979萬元。
這些席位,通常是股市投資大鱷們出沒的地方。
對于大鱷們買入晨曦航空,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認為,從經營方面看,該公司布局了無人機板塊,并且主要做導航業務,這塊是有市場的。
他也認為,一些因素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軍工股普遍表現不俗。
例如新余國科(300722),連續3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30%,被交易所重點監控,停牌核查。
有進有出,買方大鱷與賣方大鱷們擦肩而過幾次,晨曦航空的股價已坐上無人機,接近翻倍。
然而,股價一路走高的同時,上市公司運作套路中熟悉的一幕出現:
大股東打算減持套現,數量超過500萬股。
晨曦航空公告稱,控股股東匯聚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自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15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00%)。
晨曦航空的股東中,控股股東匯聚科技公司,持有7847萬股,持股比例為45.69%。
作為控股股東,西安匯聚科技的3年限售期已滿,何時減持有了很大的靈活度。
大約三周之后,控股股東可以開始交易時平均減持價格是多少,暫時不作討論。
但是不妨粗略設想一下,如果以最高價40塊3毛估算,此次匯聚科技及一致行動人515萬股的市值超過2億元。
圖片來源〡攝圖網
有意思的是,目前這些市值僅是紙上財富。
如果三周后減持的時間窗口打開時,股價依然高企,減持的價位自然可觀。
如果屆時股價卻已下滑,這波如火如荼的翻倍行情,于其而言,可謂浮云。
至于減持原因,上市公司披露:“為了滿足自身資金需要,但股東對公司發展前景持續看好。”
晨曦航空相關人士告訴粉巷君,只是先發了公告,減不減持還有不確定性。畢竟是大股東,不是套現,只是為了償還相關股票質押款,而且控制權也沒有變更。
然而,前腳大漲,后腳減持。這樣的套路,不僅牽動著市場的神經,也驚動了監管部門。
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的一紙關注函,要求核查公司股價短期內漲幅較大的原因,并發出系列“靈魂之問”:
是否存在影響股票交易、拉抬股價以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操縱市場、違規買賣公司股票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對晨曦航空的業績頗為關注。
其中,關注函要求說明股價短期內漲幅較大與經營業績等基本面情況是否匹配。
與節節攀升的股價相比,其財務表現卻不如人意。2020年半年報顯示,晨曦航空營收3641萬元,下降126%;凈利潤虧損4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4%。
實際上,并非僅是晨曦航空出現股價與業績的偏離。
7月以來,軍工股普遍有著不俗的表現,軍工股的市盈率飆升,不乏達到數百倍乃至上千倍者。
巧合的是,一些軍工牛股也出現了高位減持套現的情形。
例如近期一路走高的江龍船艇(300589),也在日前發布公告,該公司兩名董事計劃在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602萬股。
圖片來源〡攝圖網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的觀點是,對于這種現象要分開看待。
第一種是,如果大股東出現清倉式減持,那么市場中的普通投資者更宜謹慎。第二種是,大股東有減持安排要做業績經營回籠資金,也是一種可能性。
他認為,如果遇到減持,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對于大股東來說,對公司的了解程度遠遠強于中小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曾經發布一份研究報告:
截至去年11月底,A股公司合計發布2652份減持公告,年內重要股東凈減持金額超過2600億元。
報告顯示,高位減持對股價沖擊很大。
從減持公告后相關公司的市場表現來看,減持公告后短期內股價下跌概率超過了50%,尤其是T+10日股價下跌概率接近54%。
難解的“減持魔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