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1 22:53:43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星
9月11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并重實施好宏觀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既助企紓困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努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全面推行“不見面”辦事,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加快取消重復審批、不必要審批等舉措,成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點。
圖片來源:新華社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的關鍵之舉。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精簡審批優化服務精準穩妥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不合理審批,提供便利服務,精準穩妥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李克強指出,用“放管服”改革辦法提高宏觀政策實施的時效性和精準性,是今年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的重要舉措。要落實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確保減稅降費實效,為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等提供支撐。創新信貸服務模式,讓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更加便利優惠。破除影響就業特別是新就業形態的不合理限制,因地制宜發展靈活就業。
記者了解到,截至8月中旬,扣除用于支持減稅降費的3000億元以外,實行直達管理的1.7萬億元資金當中,中央財政已經下達1.674萬億元,占1.7萬億元的98.5%。
采用直達的方式,資金下達進度明顯加快,資金安排和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近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預算撥付層面,資金已經落實到市縣兩級,速度是相當快的,這是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優勢所在,也體現了整體財政系統的高效率。財政資金的快速撥付也有利于傳導到市場主體。
商事制度改革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在激發社會創業熱情,激發市場活力方面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市場主體每天平均新增6.4萬戶,其中企業平均每天增加2.1萬戶,凈增1.1萬戶。
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松綁減負激發企業活力的通知》,再提四個方面12項改革舉措,旨在充分釋放社會創業創新潛力、激發企業活力。
李克強指出,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加快取消重復審批、不必要審批,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在生產許可、項目投資、證明事項等領域推行承諾制。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生產許可證制度的改革已成為一項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議題已連續四年提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
此前經過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的改革,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已經由2017年的60類壓減到目前的10類,其中有5類是由市場監管總局審批發證的。連續3年的壓減幅度達到83%,惠及企業達到兩萬五千多家。
今年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第四次對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對此,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負責人孫會川在9月4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的許可證制度改革,一方面是要下放審批權限,另一方面是要求健全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措施,加強監督指導,守住質量安全底線,同時還要開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有關政策、標準、技術規范的宣傳解讀,加強對企業申辦許可證的指導,幫助企業便利取證。
“放”的同時,也要“管”好。李克強表示,要管出公平、管出質量。推動從“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
李克強強調,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等。對疫苗、藥品、特種設備等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嚴格監管。創新包容審慎監管,促進新興產業更大發展。要服出便利、服出實惠。全面推行“不見面”辦事,推動更多事項跨省通辦,明年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事項全覆蓋,同時保障數據安全,保護隱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