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姚景源:實現國內大循環,要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7 13:16:00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魏官紅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現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在9月5日指出,努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們經濟發展階段、內外環境和變化所決定。

當日,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每日經濟新聞旗下每經智享會推出的“清華五道口在線大講堂”直播中,姚景源就“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應如何理解”,“新的政策導向下中國經濟發展會何去何從”等問題展開解讀。對于如何實現國內大循環,姚景源表示,要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怎么實現?就是兩個字,改革。”據了解,姚景源同時也是清華五道口《上市公司資本戰略課程》的授課老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姚景源同時強調,我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不是關起門來搞循環,開放的大門要越開越大。”

實際上,自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來,新發展格局在多次重要會議中被提及。

姚景源指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比較優勢發生變化,改革開放40年,我們原有的勞動力優勢發生變化,當前最大的比較優勢是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內需潛力;二是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中國經濟總量現為世界第二,但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過去國際大循環中的后發劣勢,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暴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可以說,強調“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既是為應對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也是自身改革的必然。

對于如何實現“國內大循環”,姚景源表示,要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姚景源進一步解釋稱,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市場配置資源效率、價格靈敏科學反應供求關系、市場優勝劣汰的公平法治環境。

“怎樣提高配置資源效率呢?最重要是要素能夠自由流動,包括土地、勞動力、技術、資金等。我們應當大幅度減少行政對于要素自由流動的限制,這是最重要的。”姚景源舉例稱,地方政府限制挖人或高價從外地挖人之舉,遠不如通過設立科技人員基金等方式,“一定要減少政府對于要素自由流動的干預。”

姚景源還指出,通過改革,要讓價格能夠靈敏科學地反應供求關系,“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壟斷,特別是行政壟斷,對于自然壟斷也要想辦法約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改革 國內大循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偷乱在线看 | 亚洲国产片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在线人成日本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