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7 19:10:37
對成都而言,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只是一個起點。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
8月26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布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包括成都、上海、深圳、西安、南京等在內的40個城市(區)入選。
入選該名單對成都意味著什么?成都體育學院教授郭晴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這個名單當中,成都和上海、南京等消費能力位于前沿的城市并列,這對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成都來講是一個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極佳機會,可以助力成都躋身一流城市行列。”
體育產業是一項創造有效供給的朝陽產業,也是一項生產健康快樂的幸福產業。成都提出:要以承辦重大賽事為契機,堅持以體為媒、以賽興業,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2019年12月,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上,成都就明確指出,要打造體育健康脈動等消費新場景,以“三城三都”建設為載體,高水平籌辦國際重大賽事,全面提升成都消費國際化水平。成都的體育消費場景營造不斷加速。
對于成都營造體育消費新場景的優勢,郭晴指出:“體育消費城市建設的目標需要體育發展政策、產品與服務供給和消費人群的支撐。從目前看,成都出臺了系列相關政策,規劃了‘謀賽’和‘謀城’相結合的戰略布局,釋放出巨大的政策紅利。另外,2019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12億元,同比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穩增長,達到45878元,為成都體育消費提供了巨大支撐。”
此外,郭晴認為,成都不斷優化城市規劃,重塑城市經濟地理,推進天府奧體城、東安湖體育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等重要體育設施和場館建設,也有助于進一步刺激體育消費。
鳳凰山體育公園(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成都大運會籌委會提供
事實上,成都近年來體育消費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體育消費機制、模式、政策上的持續創新。以天府綠道為例,成都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把綠道健身作為普惠市民的最大公共產品,規劃建設1.69萬公里的城市綠道系統,并在其中不斷“植入”體育消費新場景。
近幾年,成都體育產業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
自2017年以來,成都先后承辦50多項國際體育賽事和160多項中國高級別體育賽事,同時打造出一大批自主賽事IP,體育賽事影響力明顯提升。在世界著名體育信息服務商Sportcal2019年全球賽事影響力城市榜單中,成都大幅躍升至第28位,進入中國內地前三。
2019年,第18屆世警會在成都舉行(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成都體育局數據顯示,2018年,成都體育產業實現總產值632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5,僅次于北上廣深。2019年,成都體育產業繼續發力,產值突破700億元大關。接下來,成都體育產業將劍指千億。
顯然,上榜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是對成都近年來體育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體育賽事影響力不斷增強的肯定。但對成都而言,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只是一個起點。
前不久,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從打造體育產業核心增長極、建設三大運動產業帶、推動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等方面提出31條意見。
其中,《意見》明確指出,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培育區域體育產業重點城市。充分發揮成都“頭雁引領”作用,引領帶動全省體育本體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與此次入選的其他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一樣,都承擔著推動體育消費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為促進體育消費探索更多經驗、做出更大貢獻的重擔。
無疑,通過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探索,帶動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進一步培育和完善統一的國內體育消費市場,助力經濟內循環,是此次試點的要義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