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2 19:51:20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陳旭
“長期停滯,這是世界經濟的一個新常態。”
8月22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在參加2020年“中國財富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時作出上述表示。
本次“中國財富論壇”在青島舉行,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財經雜志和財經智庫承辦。蔡昉在現場發表演講時表示,由于全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經濟增長速度受到影響,再加上收入分配的惡化,全球經濟可能陷入低通脹率、低利率、低經濟增長率的“三低”狀態。
蔡昉強調,消費是拉動經濟最重要的動力,應當致力于加大再分配力度,這樣將有助于支撐我國的內需增長。
蔡昉 圖片來源:論壇主辦方
除了歐盟、日本等國已經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之外,當前發展中國家暴露出的老齡化狀況同樣不容樂觀。蔡昉表示,近年來全球老齡化有加劇的趨勢,而且長期來看,低收入國家也難免出現老齡化的趨勢。
他強調,包括中國在內有很多國家都是“未富先老”,老齡化來得過早將帶來一些特殊的挑戰。
由于老齡化問題,很多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都受到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如果再出現收入分配惡化,高收入群體雖然有錢但是消費不了那么多,低收入群體想消費但是沒錢,這將導致“三低”——低通脹率、低利率、低經濟增長率。
蔡昉認為,當前美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就是以“三低”為代表,這有可能會波及所有發達國家,并決定了世界經濟新常態——長期停滯。長期停滯會持續多久,這將影響我們對今后中國外部發展環境的判斷。
蔡昉進一步分析,從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來看,全球經濟沒有出現“V型”復蘇。經濟衰退來得很快,但復蘇起來會比較慢,至少在底部的時間會比較長,可以假設它是“U型”復蘇。
“但可能在復蘇時,它不會回到疫情之前的高度,而是半途停滯,就變成了新常態。”蔡昉表示,根據歷史經驗,經濟發展一般是長期漸變的,但突發事件會誘導突然加速。他提醒,逆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實體經濟長期停滯的狀態,很可能因為這次全球新冠疫情而加速、加重、加深。
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問題,特別是某些國家對供應鏈的惡意脫鉤,將導致世界經濟復蘇面臨更惡劣的環境。蔡昉認為,全球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后可能面臨需求側制約,使經濟潛在增長率不能充分釋放,導致下行壓力更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就是為了要挖掘需求的潛力。
從“三駕馬車”來看,蔡昉表示,當前外需仍然十分重要。我們還應該牢牢利用比較優勢,同時利用我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獨特地位即連接性、韌性,堅定地不脫鉤。
再看投資,目前的趨勢是投資對GDP的貢獻率逐漸降低,投資需求支撐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越來越凸顯。
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投資正好相反。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中的低收入群體消費,應該成為拉動經濟更重要的需求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GDP增速與居民收入增長基本同步,或者居民收入增長略高于GDP增長。蔡昉指出,未來我們必須保持這一同步性,否則難以長期可持續地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
過去的收入分配,一方面靠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等,但更主要是靠勞動力市場的初次分配效應,也就是勞動力市場擴張和就業增長。因此低收入人群獲得了更高的收入,改善了收入分配。
蔡昉認為,在新的發展時期,勞動力市場初次分配改善收入分配狀況的潛力趨于縮小。因此,下一個解決內需問題的關鍵點就是再分配。在“十四五”期間我國應該大幅加大再分配力度,這樣將有助于使收入分配結構更趨合理,并由此支撐中國的內需增長。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