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11:15:31
歷經上市失敗、高層換血、疫情沖擊等一系列麻煩后,WeWork近日迎來好消息。據外媒報道,WeWork首席財務官Kimberly Ross在一份備忘錄中稱,軟銀已經同意向WeWork提供11億美元,助力其渡過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這筆資金以優先擔保票據的形式提供。
會員減少,軟銀輸血11億美元
8月14日,據彭博社消息,WeWork首席財務官Kimberly Ross近日向員工發送了一份備忘錄,稱軟銀承諾向WeWork增資11億美元,幫助其渡過新冠疫情帶來的難關。“新的融資是軟銀繼續支持我們業務的標志,該投資以擔保優先票據的形式進行,WeWork的可用現金和未準備現金承付款(unfunded cash commitments)將增加到41億美元”。
新冠疫情使居家辦公成為新常態,這也使WeWork業務受到打擊。Kimberly Ross表示,受疫情影響,WeWork雖然第二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達到8.82億美元,但相較第一季度的11億美元收入仍有所下降。此外,該公司的會員數量在二季度下降了12%,跌至61.2萬人。但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創業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尋求靈活辦公的可能性,創業公司這一群體的需求增加,WeWork二季度的創業公司會員比例為48%,較一季度略有增長。
事實上,自去年IPO計劃擱置后,WeWork一直在努力壓縮成本。有媒體公開報道稱,該公司第二季度的現金消耗為6.71億美元,主要為1.16億美元的非經常性重組費用,其中包括與裁員相關的補償費用。Kimberly Ross指出,盡管如此,現金消耗還是較2019年第四季度13億美元的峰值有所減少。同時,WeWork最近還放棄了巴爾的摩和曼哈頓的兩處潛在共享辦公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筆11億美元資金數額與去年軟銀承諾向WeWork提供95億救助方案中的一筆貸款數字相吻合。去年10月,軟銀集團與WeWork宣布達成協議,軟銀承諾向WeWork提供重要融資方案,除了15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以及總價高達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外,新債務融資即包括11億美元優先擔保票據、22億美元無擔保票據和17.5億美元信用證融資。今年4月,軟銀宣布撤回30億美元收購要約,隨后WeWork宣布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軟銀違反協議。
圖片來源:攝圖網
預計WeWork將在2021年底實現盈利
作為共享辦公領域的代表企業,WeWork近兩年的發展歷程可謂“魔幻”。巔峰時期,其估值高達470億美元,弘毅資本、軟銀集團、摯信資本、淡馬錫控股等均曾為其注資。2019年8月,WeWork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首次公開募股招股書。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WeWork的營收分別為4.36億美元、8.86億美元、18.21億美元,同時其虧損情況也一路飆升——2016年~2018年,凈虧損額從4.29億美元擴大至了19.27億美元,2019上半年凈虧損高達9.04億美元。
隨之而來的是,WeWork的商業模式和估值受到越來越多質疑。再加上IPO擱淺、創始人離職、機構撤資等連環打擊,WeWork估值一路暴跌。據今年5月軟銀集團發布的消息,其估值已跌至29億美元,相較于巔峰時期的470億美元縮水了九成以上。
去年10月,軟銀集團首席運營官Marcelo Claure開始擔任WeWork董事會執行主席。為重新獲得投資者的信任,Marcelo Claure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今年2月,Marcelo Claure公布了他的五年重整計劃,短期目標是在2022年實現自由現金流回正,并在2024年進一步上升至10億美元。
收縮版圖、大筆裁員是此次改革的主要手段。上個月,Marcelo Claure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介紹道,過去的幾個月里,WeWork裁員逾8000人,出售了非核心業務部門。他表示,在經歷了動蕩的一年后,WeWork將于2021年實現盈利,較公司之前的預期提前一年,“之前每個人都認為我們的盈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如今,我們在一年后基本上就將是一家盈利企業,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化資產”。
據Marcelo Claure介紹,疫情使得中小企業對靈活辦公空間的需求出現增長,隨著從辦公室辦公向家庭遠程辦公的轉移,對于那些希望員工擁有“衛星辦公室”,或每周只使用幾天辦公空間的公司而言,WeWork提供的靈活辦公空間能夠滿足這一需求,微軟、花旗集團、萬事達卡等均與WeWork簽署了新的租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