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2 22:46:48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廖丹
8月12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更好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積極保障出運前訂單被取消的風險。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復制或擴大“信保+擔保”的融資模式。以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進一步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信貸投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務院多次就穩外貿、穩外資提出具體要求。6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穩外貿工作座談會時曾強調,抓緊抓實抓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各項助企紓困政策。而7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指出,針對企業訂單減少等突出問題,推出有效措施支持拓市場、增訂單。
《意見》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復制或擴大“信保+擔保”的融資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參與風險分擔,對出口信用保險賠付額以外的貸款本金進行一定比例的擔保,商業銀行在“信保+擔保”條件下,合理確定貸款利率。
此外,《意見》還要求,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參與外貿領域融資風險分擔,支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支持。鼓勵銀行機構結合內部風險管理要求,與資質較好的外貿類服務平臺進行合作,獲取貿易相關信息和資信評估服務,優化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更好服務外貿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商務部印發《關于加強協作聯動推動加大金融支持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力度的工作通知》。該《通知》明確指出,要加強與金融機構信息共享。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推動供需兩端精準對接。鼓勵與各地金融分支機構結合實際,研究出臺專項舉措,不斷增強金融服務質效。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外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在加大,國家需要出臺更積極的措施去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過去盡管一直在實施外貿領域的信保和擔保,但兩者結合并不緊密,國家此次出臺文件擴大‘信保+擔保’的融資模式,將會是信保和擔保相互結合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此外,記者注意到,此前,上海市已經發布“信保+銀行+擔保”融資方案,通過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來支持外貿企業發展。發布會上,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建設銀行上海分行、上海市擔保中心簽署了《“信保+銀行+擔保”融資合作備忘錄》,并聯合發布了首期《重點外貿企業名錄》。
《意見》指出,盡快推動在有條件的地方新增一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力爭將全國試點總量擴大至30個左右,帶動中小微企業出口。充分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現有渠道,支持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發展和海外倉建設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經國務院批準,自2013年以來,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三批在浙江、江蘇、河北等地方的8家市場開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在業務流程、監管方式、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實現了增值稅免征不退、簡化歸類申報等四方面政策突破,明確了“一劃定、三備案、一聯網”的管理機制,建立了“信息共享、部門聯動、風險可控、源頭可溯”的商品認定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基本實現了“源頭可溯、責任可究、風險可控”的管理目標。
2018年,商務部又會同有關部門在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四川等地的六家市場開展第四批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2020年7月3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穩外貿措施側重三方面,其中包括拓展對外貿易線上渠道,支持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擴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帶動中小微企業出口。
此外,圍繞穩外資、穩外貿,《意見》還要求,進一步推動規范和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在有條件的口岸推廣口岸收費“一站式陽光價格”,加大技術貿易措施咨詢服務力度。在嚴格落實好防疫要求前提下,繼續與有關國家商談建立“快捷通道”,為人員往來提供便利,分階段增加國際客運航班總量,適度增加與我主要投資來源地民航班次。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