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3 09:11:27
每經實習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師安鵬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實現GDP4575.09億元,以2.8%的增速領跑副省級城市,其與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皆列榜首。
而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上半年西安市進出口增速也是名列前茅。
印象中,西安并非外貿很強的城市,但是近年來外貿數據的迅速增長,令人有些意外。為此,粉巷財經(ID:nbdfxcj)觀察了近10年的外貿數據,發現西安的外貿產業結構正在悄然變化……
在當前疫情影響,全球進出口普遍受限的情況下,西安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661.1246億元,同比增長2.9%,表現亮眼。
從今年4月份開始,西安外貿數據就開始正向增長,上半年增速位列副省級城市第6名。
從貿易區域來看,上半年西安市三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和日本雙邊貿易總值都保持較高增長。此外,增幅排名靠前的還有韓國和新加坡,進出口分別增長34.75%、139.91%。
作為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樞紐城市,西安對于沿線國家的輻射力也不斷增強,上半年僅對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就增加近四成。
與此同時,長安號中歐班列共開行1667列,運送貨物總重130.1萬噸,其開行量、重載率、貨運量3項核心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位。
隨著西安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對外貿易進入快速發展期。而從整體來看,2010年至2019年,西安市進出口總額從687.57億元增長至3243.06億元,增幅達372%。
在此節點上,粉巷財經對西安近10年的外貿數據觀察發現,西安市對外貿易出現以下新變化。
圖片來源〡西安市統計局
第一,從主要的貿易區域來看,“朋友圈”向周邊國家加速擴展。歐盟、美國和日本依然是前三大貿易合作伙伴,但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增速明顯。
第二,從出口商品來看,趨向多元化和高附加值。長久以來,機電、農產品、礦產、紡織服裝是西安市前四大出口商品,但從2016年開始,單晶硅片出口、有機化學品出口異軍突起,位列前五大出口商品。
第三,龍頭企業對外貿的帶動力不斷放大。今年上半年,西安TOP30的外貿企業進出口1496.5654元,占同期全市進出口總值的90.7%,同比增長7%。
粉巷財經注意到,西安自身獨特的內生動力,是其外貿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首先,近年來陜西省和西安市政府提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從全國首個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到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一些促進外貿的政策機遇疊加,給西安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條件。
一位接近政府的相關人士對粉巷財經稱:“某種程度上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開通,直接帶動了西安外貿數據的增長。”
其次,西安市商務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為企業紓困,對外貿企業實行“一企一策”,解除了企業“走出去”的后顧之憂。
圖片來源〡西安市統計局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一批科技巨頭企業相繼落戶西安,以及本土企業的迅速壯大。西安市上半年外貿數據顯示,重點企業對全市外貿貢獻率超過90%,足以見得龍頭企業的對于外貿的帶動力。
上述人士表示:“如美光、三星這些大企業本身在西安外貿結構里占據較大比重,它們發展的增速帶動了西安市整體外貿的增速。”
眾所周知,半導體巨頭美光和三星在西安的項目是西安最大的外資項目,并且隨著廠區的投產和不斷擴能,已成為陜西省和西安市最大的出口企業之一。
與此同時,陜鼓、西電、隆基股份、愛菊糧油等一批本土企業,成功“走出去”。以隆基股份為例,其年報顯示,2019年組件產品市場占有率約7%,海外銷售達到4,991MW,同比增長154%,占據單晶對外銷售總量的67%。預計2020年底,其產品的出口金額將達到120億元。
由此,西安市外貿數據近年來開始增速放量,近10年中,有5年進出口增速超過29%。
從出口商品來看,機電和農產品是西安的傳統強勢項目。從2015年開始,機電出口占據西安出口總額的比率超過80%,并且不斷攀升。
這源于西安在軍工裝備和機械制造領域強悍的實力。陜鼓和西電就是其代表,二者皆在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之列,是西安外貿出口的主力軍之一。
陜鼓作為國內鼓風機、壓縮機龍頭,積極在海外布局研發中心等項目,出口額位居陜西企業前列。而國內唯一具備完整輸變配電產業的央企——西電海外業務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去年末,出口主要大型輸變電設備超過17000多臺/套。
但是近年來,一個可以明顯察覺到的變化是:西安出口商品趨向多元化,產品附加值在不斷提升。
西安市統計局披露的信息顯示,2016年開始,單晶硅片和有機化學品異軍突起,分別出口22.4億元和11.2億元,單晶硅片自此位列第二大出口商品。
這背后是西安市外貿產業結構的悄然變化,一些國際化的高新技術產業被重點培育和引進,其在進出口貿易中占據的份額越來越大。
事實上,陜西省在2017年就提出要打造現代化工、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現代醫藥等新的六大支柱產業,力爭2021年新的六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增加至18000億元……
再如近年來,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相關的新興高科技產業亦被大力扶持和引進,西安的產業結構也逐步迎來優化和升級,這種產業結構的悄然變化漸漸也開始在外貿結構中顯露。
當然,西安外貿行業結構的變化是一個好現象,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對于繼續推動外貿健康發展,擴大進出口規模,上述人士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還是要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完善進出口企業政策扶持和補貼;
第二,研究制定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和長期的一些規劃,讓更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參與進來;
第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在國際上有產品優勢的企業,能迅速將西安外貿體量提上去,如三星、美光;
第四,繼續發揮和深化中歐班列的作用,目前其數量已經在全國前列,但是跟西安產品的關聯度還不夠高。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