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利用航班延誤薅保險羊毛,有的賺300萬,有的賺2000萬!有沒有犯罪?法律界爭論不休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1 20:38:22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易啟江    

航班延誤申請保險理賠,也會涉嫌刑事犯罪?

近日,南京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案件。據媒體報道,一名李姓女子通過購票虛構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獲利近300萬元,因其做法涉嫌詐騙,目前已被當地警方抓獲,并已被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此外,還有團伙靠航延險獲利2000余萬元,最后也被警方抓獲。

事件引發了網友爭議,有網友認為“保險靠精算,預測天氣也是‘憑本事吃飯’,(這些人)也是利用了險種本身的漏洞。”

不僅如此,對“航班延誤,發家致富”這類薅羊毛行為是否構成騙保,法律界也是爭論不休。

創意圖 來源:攝圖網

是否涉嫌保險詐騙罪?法律界存分歧

復盤該案件,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

首先,她在網絡上挑選了延誤率較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

其次,虛構4-5個不同身份購票,并大量投保,每一個身份,最多購買30到40份延誤險;

最后,時刻關注航班動態,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會延誤,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盡量減少損失。

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

據調查,李某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外,其他用于購買機票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都是她以買理財為由從親朋好友處騙來的。

其中一趟航班,李某以5個人的身份索賠到了10多萬。

目前,李某因涉嫌普通詐騙罪與保險詐騙罪,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許多網友都認為這樣定罪太牽強。有網友表示:“如果保險合同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實際乘飛機,而航班延誤也是事實,何來的保險詐騙呢?”

根據《刑法》第198條中規定,保險詐騙罪的核心是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何謂“保險標的”?有律師解釋稱,是指作為保險對象的物質財富及其有關利益、人的生命、健康或有關利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該案件是否虛構保險標的,在法律界存在分歧。

保險專業律師李濱表示:“航延險本質是財產險,保障的是受到航班延誤影響而產生的財產損失,因此是以財產損失為保險標的的。”

知名律師鄧學平公開表示,保險合同是一種射幸合同,其本質特征是保險標的具有不確定性。客觀上,航班信息和天氣信息都是公開的,航班是否延誤不僅與天氣有關,還與其他的許多因素有關,并非李某可以控制。相信李某也有預測失靈的時候,這時候李某購買機票和保險的費用不就轉化為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利潤了嗎?

在鄧學平看來,只要李某使用真實的身份信息購買保險,并且支付了足額的對價,那么她就完成了一次合法的締約行為。被保險人是否知情或同意,或許會影響到保險利益的認定和保險合同的效力,但這種爭議仍然是一種民事爭議,不會越過民事糾紛直接升級為刑事犯罪。

杭經律師事務所壽寶金律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財產保險中,保險標的主要體現投保人要求保險人承保的財產及其有關利益,且該利益必須為法律所認可的利益,否則不屬于保險標的,也不構成保險法上的保險利益。”

因此,壽寶金認為,在本案中,李某無論是以自己還是以親朋好友名義購買機票,并不以乘坐航班為目的,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投保,不符合保險標的要求,也不具有相應的保險利益。”

就此案件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宗士才律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航延險這一保險產品本身的合法和合規性的問題密不可分。宗士才解釋稱,“按照一般財產險的損失補償原則,是否屬于構成保險詐騙在法律上界定非常清晰,即是否有損失或超出損失。而作為財產險范疇的航延險,卻采用人身險約定的賠償方式,這是導致在法律上認定存爭議的根本原因。”

業內專家:保險規則應訂立清楚,以防范逆選擇

曾參與國內航延險研發的業內專家、慧擇保險副總經理蔣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保險合同是一種幸射合同,(給付保險金條件)是否發生,存在不確定性,如果自己預測天氣情況,利用保險產品反復理賠,確實鉆了行業的漏洞,里面有不道德的成分,但是否屬于騙保,還要分具體的情況看。”

在蔣力看來,該事件中不道德的成分在于:

一是沒有實際去乘坐飛機;

二是利用了別人的身份證獲取賠款,就存在客戶隱私非授權的一些法律上的瑕疵。

近日,在警方通報的另一起案件中,2019年10月起,一湯姓男子利用之前非法所得的他人身份信息,瘋狂購買機票和延誤險。根據保險公司提供的清單,從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湯某共計獲賠707筆延誤險,總計141000元,除去湯某支付的保險金,共獲利113120元。

在這起案例中,湯某的身份是企業高管,有次出差時網上訂機票遭遇飛機延誤,結果保險公司沒有核驗他是否登機,就自動把200元航班延誤險打入了他的支付寶賬戶。這讓他覺得其中有機可乘。

2019年9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湯某認識了一位姓騰的朋友,向他學習購買“航班延誤險”賺錢的辦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最近頻發的航延險騙保案件來看,有小試牛刀成功后、操作幾百次獲利10余萬的個人,也有機票票務代理經驗等專業背景的團伙,作案數千起,惡意騙保2000余萬元。其背后套路如出一轍,預測天氣、虛構乘機人,大量購買機票和航延險,觸發理賠條件后獲得保險理賠金。

航延險被羊毛黨“盯緊”背后,產品本身漏洞隨之暴露。

蔣力認為,保險公司要把規則訂立清楚,然后在理賠的時候要明確的確認這個客人是否實際乘坐(航班)。比如,可以在合同中約定,購買了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不能重復投保等,以防范逆選擇的損失。

據了解,航延險最早出現于2007年,在發展之初,屬于旅游綜合保險的一部分。幾年前,保險公司為了獲客,大力推廣航延險產品,從早期的一分鐘延誤險、年期延誤險,到后來的階梯賠付延誤險、單次延誤產品調整,由于賠付率居高,部分保險公司不得不下架航延險產品,或者提高保費、降低賠付限額來維持產品的正常運行。

一位經常乘坐航班的王先生表示,自己經常乘坐的凌晨航班,前往重慶的延誤嚴重,中信卡延誤2小時賠付1000塊的規則已經重新修改了。

在蔣力看來,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如果存在逆選擇鉆空子的人,就會對正常的投保人造成很大的影響。

大數據助力保險反欺詐

今年5月,上海市破獲了首例“航延險”詐騙案,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涉案金額超過2000萬元。據了解,相關嫌疑人利用提前獲知的航班延誤信息,虛構保險標的,對外招攬乘機人乘坐延誤航班來騙取保險理賠金。

據上海經偵總隊一支隊副大隊長楊展表示,2019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對保險領域各險種理賠情況進行調研時發現,滬市航班延誤險整體賠付率較高,存在風險。總隊通過多維度排查比對,初步鎖定了4個利用提前獲知航班延誤信息,虛構保險標的乘坐延誤航班騙取保險理賠金的犯罪團伙。

根據國際經驗估算,每年涉嫌保險欺詐的賠付金額占保險賠付總額的10%—20%。為適應保險欺詐風險的新形勢和新變化,銀保監會近日下發了《關于運用大數據開展反保險欺詐工作的通知》,要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行業聯防與執法協作為助力,全面協同推進反保險欺詐工作,有效識別和防范保險詐騙。

雖然大數據技術確實能為反保險詐騙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便利,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具體工作的落實中仍有不少困難,保險行業在基礎設施上還要進一步加強。當前保險機構數量眾多,各家采用的系統不盡相同,想要完成行業數據的開放和整合,以及實現信息共享仍然需要多方的努力。

對于航延險經營主體而言,一位保險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是否要做這個業務應當保持理智,如果做不到與航司的航班信息系統直連(掌握航班動態數據及民航離港數據等),在無法識別客戶逆選擇情況下理賠,不僅自身虧損,也是對騙保行為的縱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6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网站 |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日韩AV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