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9 19:35:10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智慧城市實驗室主任王鵬認為,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并創造更多符合智慧城市現代化治理需求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才是城市新基建的關鍵所在。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湯輝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資本市場熱捧,“新基建”一時間炙手可熱。如果說傳統基建是修橋鋪路蓋房子,搭起城市的四梁八柱,那么新基建就是建網鋪線蓋基站,賦予未來生命力和可能性。
不可阻擋之勢,新基建來了。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特點在“新”,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那么,新基建將帶來些什么?哪些城市“春江水暖鴨先知”?城市新基建的布局有什么特點?企業在新基建浪潮中如何賦能城市發展?區域經濟版圖是否會因此發生變化?
為了回應市場中的諸多熱點,6月10日15:00-16:30,每日經濟新聞特別發起“聚焦新基建•城市競爭新賽道”在線沙龍,由每經智庫、賽迪顧問作為支持單位,以“新基建、新城市、新機遇”為主題,探討城市新基建的機遇和挑戰。
在6月10日的沙龍上,每經智庫和賽迪顧問將聯合發布國內第一份針對城市新基建的研究報告——《2020城市新基建布局與發展白皮書》。
透過這份重磅的《白皮書》,可以看到“新基建”概念的來龍去脈、內涵外延、特征趨勢以及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更讓我們關注到新基建的載體空間——城市。
據介紹,賽迪顧問收集分析了全國已經公開的26個省(市、區)的年度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計劃,按照5G、數據中心、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口徑標準,計算了上述地區新基建項目在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占比情況。
從結果來看,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仍具有東部地區引領、中西部地區協調的區域格局。統計顯示,納入省級重點投資計劃的新型基礎設施項目,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占比分別為40.7%、37.4%、21.7%和0.2%。
新基建的布局呈現出巨大的區域差異。正如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所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空間已成為新基建的核心載體,也為新基建創造了更廣闊的需求,新基建已經成為提升產業能級、集聚優質資源、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路徑,未來新基建的發展也必將帶來中國城市格局的深刻變革和新一輪洗牌。
與此同時,本期在線沙龍將邀請王高翔,以及北京大數據研究院智慧城市實驗室主任王鵬,騰訊云與智慧事業群Wecity未來城市總經理、智慧城市首席架構師趙明君,就城市新基建的各種熱點進行思維碰撞。
對于“城市新基建”這個話題,王高翔認為,新基建是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座、基石”。王鵬進一步提到,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并創造更多符合智慧城市現代化治理需求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才是城市新基建的關鍵所在。
“新基建推進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發展。”趙明君提出,新基建這個基礎的“夯實”,能讓整個城市數字化體系更加完善。
如今,不少城市提出了新基建的投融資計劃、發展路徑圖。同時,新基建發令槍打響后,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罕見在《人民日報》發文,暢談新基建。地方政府、科技企業開始摩拳擦掌,希望在“新基建”的風口中,把握城市更新的機遇。
“新基建將給城市帶來什么”、“哪些城市具備新基建發展基礎”、“政府、企業在新基建建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在線沙龍將從這三個維度出發,通過企業、學界的不同立場,進一步挖掘城市在“新基建”風口中會迎來怎樣的變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