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07 18:32:23
每經編輯|王曉波
據央視新聞直播間5月7日報道,1975年我國測定的珠峰高度為8848.13米,2005年測定高度為8844.43米。盡管兩次獲得的數據不同,但都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也就是說,這兩個數據都是科學且有效的。那么為什么兩次測量的數據會有4米的差距呢?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對于珠峰的這兩個“身高”,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黨亞民表示:8848當時是1975年測的,70年代那一次測,應該說是當時傳統大地測量咱們國家測的最好的一個結果。到了2005年,因為有了雪深雷達,我們可以把雪面精確測出來了。這樣我們測出了一個8844.43,這是一個巖石面的一個高程結果。
事實上,給珠峰“量身高”并不像我們平時給自己量身高那樣容易。對于山峰而言,巖石的最高點是它真實的身高。
而由于珠穆朗瑪峰的峰頂溫度很低,常年被積雪所覆蓋,因此很難通過傳統的手段得知冰雪的厚度。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2020珠峰高程測量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測繪科學院院長 程鵬飛表示:1975年冰雪層的厚度,這塊當時我們測了0.92米,92厘米。那么在2005年,我們采用了先進的冰雪雷達在珠峰峰頂上,我們進行了斷面測量,測的冰雪層的厚度是3.5米,那么就等于我們扣減的多了,所以整個珠峰你看數值上減少,那么這樣就是因為冰雪層的厚度不同。
此外,地震也會影響珠峰的高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黨亞民表示:有火山的爆發會產生地震,有的時候是地面的沉陷或者板塊碰撞等都會產生地震。只要發生地震,它對周圍的地貌和地形、都會產生影響。
專家介紹,在地震的影響下,珠峰不只是會“長高”,還會“變矮”。而變化的大小首先取決于地震的震級,以及和震中的距離,震級越大、距離越近則影響越大。
1934年,尼泊爾發生了一次8.2級的地震,這一次地震離珠峰大概只有9.5公里,這一次地震對珠峰的高度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大概在63厘米左右。一下半米就降下來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