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9 18:17:56
騰訊工業云首席架構師余弦表示,騰訊在疫情期間投入了15億元戰疫基金幫扶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上云存在的資金問題,已為逾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幫扶資源。騰訊還設計了“上云服務包”,以增加對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部分,工業互聯網正在打開新的窗口期,在密集的政策支持下換擋加速。
數字化轉型逐漸成為各界共識,但對數字化轉型成本、技術門檻缺少認識的中小企業,還在信息化浪潮的外圍踟躕。推動科技普惠的一個積極的信號是,中國的科技巨頭正在扮演“領路人”角色。
比如,騰訊為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采取了一系列推動計劃。4月28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聚焦新基建——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啟蒙年代”在線沙龍上,騰訊工業云首席架構師余弦表示:“繼發起2億元戰疫開發者公益聯盟、15億元戰疫基金后,騰訊云還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戰疫幫扶計劃,免費為超過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云資源和協同辦公產品。”
互聯網巨頭騰訊希望在工業互聯網層面扮演“數字化助手”的角色。
騰訊工業云首席架構師余弦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根據相關數據,未來三年,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將以14.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穩定增長,工業互聯網將要迎來大展拳腳的時代。
在光明的前景面前,如何幫助大量中小微企業鋪平上云之路也是全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騰訊云非常愿意開放自身優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余弦向記者表示。
余弦稱,騰訊在疫情期間投入了15億元戰疫基金幫扶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上云存在的資金問題,騰訊云已為逾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幫扶資源。這些措施在疫情防控和支撐企業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資金,騰訊還進一步設計了“上云服務包”,以增加對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騰訊將協同辦公、遠程會議以及一些基礎的云資源產品提供給企業,并指導他們使用。”余弦說道。
在助力中小微企業上云的過程中,騰訊通過“千帆計劃”進一步提高了其服務能力。騰訊SaaS生態“千帆計劃”于2019年10月底發布,旨在通過SaaS臻選、SaaS技術聯盟和SaaS加速器三大項目,為SaaS企業提供技術、商機、培訓、資本等服務。
余弦表示,“騰訊通過千帆計劃幫助SaaS企業成長,包括幫助他們導入一些中小企業的流量。如果發展了1000家SaaS服務商,就能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很多問題。”余弦指出,未來,騰訊會提供更多方案去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危機。
工業互聯網也是騰訊云的戰略業務之一。2018年,騰訊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成立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騰訊希望通過多年來消費互聯網積累的社交網絡能力,深層次與產業進行連接,并提出了C2B戰略。在該戰略下,騰訊云將自身進入工業互聯網定位為數字化轉型的助手。
進入新賽道,騰訊希望發揮自己的長處。“工業互聯網端到端整個鏈條有‘產研供銷服’五個環節,產研兩個環節偏向企業內部,供銷服則偏向于外部。一開始,騰訊認為應該去幫助制造企業做工藝和供應鏈優化等,強調如何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但后來發現,這些并不是企業的痛點。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其需求更多的是通過營銷端來拉動產能。”余弦說道。
余弦認為,要做C2B,十分考驗平臺的連接能力,而騰訊的優勢在于擁有較強的連接能力和資源聚合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打通各個環節。
“當下直播帶貨比較火,中小企業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這種方式去提高銷量。騰訊在各個地方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提供這種企業數字化營銷的空間,幫助中小企業設計其營銷內容,然后通過騰訊的C端連接能力引導消費需求。”余弦稱。
他認為,騰訊的優勢還有通過信息化、互聯網技術去連接廠商和終端客戶,包括供應鏈條上下游,實現人與人、人與物、業務流程的連接打通,讓企業找到更高效、更開源的生產變革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余弦表示:“自從發布產業互聯網戰略以來,騰訊云對工業等領域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這正是騰訊這類企業能夠給工業互聯網提供價值的地方,為企業客戶開放全部的互聯網能力,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企業微信、小程序等。”
工業互聯網已經不再是坐而論道,余弦分享了騰訊云基于工業互聯網打造的標桿案例。
在深圳光明區,華星光電投資逾200億元建設面板產線。面板產線投資巨大,不易檢測的細微瑕疵影響良率,傳統方法是招聘大量質檢員肉眼檢測,不僅招工難,企業也需要較長時間對員工進行培訓。
騰訊云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由高清攝像頭拍攝照片,再通過AI算法檢測面板輕微的裂縫及瑕疵。全面承接了華星光電t1、t2和t6工廠的ADC系統,據TCL華星介紹,對比傳統的人力判片方式,AI識別速度提升了5至10倍,縮減人力50%。
此外,騰訊的工業互聯網正在走向普惠。當前,騰訊云和國內多個工業強市正在聯合成立工業互聯網基地,幫助地方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通過新基建,整個社會,包括低端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可以更好地優化配置資源。蘋果自己完成品牌設計,而它的生產制造是由富士康完成,未來我們是否能夠通過工業互聯網顛覆現有的低端代工模式呢?”這是余弦正在思考的問題。
余弦認為,未來工業互聯網有很大的機會由中國來主導全球。“我們最大的優勢是非常多的產業供應鏈都在中國,我們要發揚這個優勢,未來通過工業互聯網組織全球資源,從而提升我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