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7 19:56:52
每經記者 陳嘉偉 每經編輯 師安鵬
4月27日,西農、西電、西財等高校開學。
度過史上最長寒假后的大學生們,將分批返回學校,不少學生激動直呼:“終于等到你!”
還有心情更復雜的,一個寒假過后,他們的學校“沒了”——4月初,教育部發函,撤銷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建制,分別轉設為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及西安工商學院,辦學性質由獨立學院轉為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換句話說,學生預期中的西工大、西安工大“光環”沒了。
在高等教育界,獨立學院轉設不算新話題,教育部從2008年開始推動,但各種問題交織下,這項工作進展的比較緩慢。
眼下,陜西獨立學院轉設尚屬首次,所以上述兩所高校的走勢,也引發不少師生家長高度關注。
改革應該有諸多好處,但關鍵還得看獨立學院舉辦者的后續“投入”,真正效果幾何,尚待時間驗證……
1999年,高校擴招,拉開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序幕。
在此之前,“精英化”邏輯下的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5%左右,與國際公認高等教育大眾化15%的毛入學率相距甚遠。
不得不說,改革任務非常艱巨。
彼時,因為公辦高校資源有限,難以承擔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使命,為解決矛盾,一些公辦高校開始與民間力量合作辦學,獨立學院應運而生。
根據教育部的定義,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
在擴招政策施行當年,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創辦。一般認為,這是我國獨立學院的起點。
圖片來源〡視覺中國-拾全影源
相比江浙地區高校的心思活絡,陜西高校的步伐相對緩慢。
西交大城市學院、西工大明德學院、西北大現代學院等12所陜西獨立學院,均是在2004年左右獲批。
雖然起步晚,發展卻頗快,在一些評價榜單上,陜西獨立學院總能占據一席之地。即使與起步更早的省內民辦高校相比,獨立學院在錄取分數上,似乎也“更勝一籌”。
以2006年陜西文科生源為例,交大城市學院、西工大明德、西北大現代的平均分數線490、479和505分,而西譯、歐亞、培華的分數線則為,470、440和436。
不少觀點認為,母體高校的助力成為其中關鍵。
譬如,母體高校的師資力量,往往被當作獨立學院對外宣傳的最大亮點,憑借著這塊“金字招牌”,獨立學院受到不少考生及家長的親睞。
更重要的一點,在2008年教育部第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頒布前,獨立學院的畢業生學位,大多是母體高校授予。
這對不少學生來說,極具吸引力。
公辦院校“出牌子”,社會力量“出資”,這樣的辦學模式,在獨立學院早期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也為更多學生享受高等教育帶來了機會,但同時,也為后續發展埋下不少“隱患”。
不少獨立學院,辦學初期,師資、教學等完全依賴母體高校,招生時也多含糊表示“可拿校本部學位”,有的甚至將下屬專科院校直接掛牌為獨立學院。
復雜的產權結構,共享的教學資源,讓獨立學院發展毫無“獨立”可言。
更重要的是,在相同教學體系下,僅以“文憑”來看,獨立學院培養的畢業生在母體高校面前,難言競爭力。
經過幾年的“野蠻生長”后,教育部出手規范獨立學院的發展。
2008年教育部第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頒布,提出“獨立學院的設置標準參照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的設置標準執行。”
同時,要求獨立學院在五年內,或回歸母校、或終止辦學、或轉設為民辦高校等。
但獨立學院的轉型之路并不順利,2008年,全國315所獨立學院,經過十多年轉型,截止2019年,仍存在257所。
不過今年以來,獨立學院轉型速度明顯加快,截止目前,已有10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其中就包括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及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
根據教育部批復,明德學院將轉設為西安明德理工學院,舉辦人為陜西金葉(000812);北信學院將轉設為西安工商學院,舉辦人為北京國融遠景投資有限公司。
轉設后的兩所學校成為本科層次,定位于應用型民辦普通高校。有別于傳統學術性大學的定位,其應用型定位更加契合當下國家對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此番轉設,也意味著與母體高校的完全“切割”,獨立學院真正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只是獨立之后,能否走上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仍需打一個問號。
去年12月,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的轉設剛一開始,就遭到部分學生質疑,認為轉設改名將會對未來發展不利,隨后該學院轉設工作暫停。
其實,學生有這樣的隱憂,也并非不無道理。
有人曾用“老的老,小的小”來形容獨立學院教師隊伍的現狀,多數具有副教授、教授職稱的教師,以公辦院校退休教師或兼職為主。
譬如明德學院,其官網展示的7名教學名師中,有5人可在西工大教師名單中找到,還有2人已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
獨立學院轉設之后,這些師資力量是否會流失,后續教學質量又如何保證?
以明德學院的院級特色專業飛行器制造工程為例,不難看出,該專業受西工大影響極深,此次“獨立”后,該專業將何以為繼,或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圖片來源〡西工大明德學院官網
而北信學院的轉變則跨度更大,其官網介紹學校是以“注重工程實踐、突出信息技術”為辦學特色。此番改名西安工商學院,僅從校名來看,工商類專業似乎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關于轉設后的諸多問題,粉巷財經(ID:nbdfxcj)聯系上述兩校,兩校工作人員均表示,轉設一事學校方面非常重視,但基于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相關方案還在審慎的評估中,會在合適的時間對外公布。
此外,不少觀點認為,獨立學院“獨立”后,不需要再向母體高校繳納管理費,由此可增加學校辦學經費。
教育部在上述兩所獨立學院轉設的批復函中也提到,希望舉辦者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堅持公益辦學導向。
若舉辦者真能堅持教育初心,做到教育部所希望的那樣,對于教育事業發展以及學生來說,確是好事一樁。
當然,教育主管部門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此次兩所轉設院校的辦學許可,有效期僅有3年。教育部也將適時對學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辦學行為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情況進行檢查……
希望進入“下半場”的獨立學院,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投稿、爆料請發送至郵箱:mjxafxcj@nbd.com.cn
加入粉巷社群請掃碼粉巷財經公眾號文末二維碼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