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2020-04-14 09:05:30
圖片來源:攝圖網
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2019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公示》。根據公示情況,此次“雙積分”考核包括119家境內車企以及27家進口車企。據中新經緯記者統計,在119家境內乘用車企中,共有28家車企“雙積分”均為負,其中,一汽大眾均位于負排行榜榜首。
近四成車企“雙積分”均為負
據悉,“雙積分”即為對車企一年燃油車油耗量、新能源汽車的積分考核。2017年9月,工信部審議通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稱為“雙積分”政策),規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的雙積分核算方法。2019年開始,工信部對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將開始強制考核。
據工信部公示的2019年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119家境內車企有62家獲負積分。一汽大眾以-549439分排負分榜榜首,上汽通用、北京現代以-515078分、-335981分緊隨其后。
新能源汽車的積分整體情況相對較好。據工信部數據,119家車企中有70家獲得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其中,比亞迪汽車正積分排行最高,達478587分;此外,北京汽車和比亞迪工業正積分同樣超過40萬分,分別為448415分和406974分。
另有19家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為0,其余30家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為負,一汽大眾負分最高達-145274分,上汽大眾緊隨其后,為-96664分。
據中新經緯記者統計,在上述119家境內乘用車企中,共有28家車企“雙積分”均為負。其中,一汽大眾均位于負排行榜榜首,上汽通用、北京現代、北京奔馳、上汽大眾、東風有限均上負排行榜榜前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品牌均為合資車企。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雙積分”政策對所有車企尤其對合資車企而言是巨大挑戰。這也和“雙積分”的考核辦法有關。“合資品牌新能源車發展相對較慢,因此前期表現相對被動,它的新能源車正積分、購買表現都不是特別好。自主品牌前期在新能源車型投入大,且生產車型比較容易上量,所以積分也相對較高。”
“雙積分”未來或將提高門檻
據悉,“雙積分”政策要求,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積分二者獨立計算。積分與油耗、里程、銷量等指標掛鉤,只有大于零才算達標。如果出現負積分,則需要采取措施抵償歸零或調整生產與進口計劃。
根據規定,如果車企沒有滿足新能源的積分要求,將會受到暫停高油耗產品申報、暫停高油耗產品生產等處罰。油耗積分不達標的車企,可以通過其自身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消、關聯企業間轉讓、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等方式抵償歸零。不能抵償歸零的企業,需向工信部提交產品調整計劃,設置達標期限。在其負積分抵償歸零前,對油耗不達標產品,不予列入車型公告,也就意味著不能對外銷售。
崔東樹表示,由于新能源車可以用來抵償油耗積分,所以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的自主品牌綜合油耗相對會低。總體來看,雙積分政策推動了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也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極大豐富。
不過,其中的隱患也不容忽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自主品牌車企在新能源乘用車方面投入持續加大,傳統能源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6.86升/百公里,計入新能源乘用車后實際值下降為4.74升/百公里,下降幅度高達30.9%。合資企業在傳統能源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方面表現較好,但新能源乘用車投入相對較少,因此,新能源乘用車計入前后燃料消耗量實際值變化并不明顯,僅下降1.87%。
結合2019年的“雙積分”排行情況來看,合資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車劣勢仍在凸顯。因此,有業內人士提出,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雙積分”差異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企業的發展水平,要結合其產品布局和未來規劃來看。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在發布的《2019中國乘用車雙積分研究報告》中表示,2018年國內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值(計入新能源乘用車后)與2017年相比同比下降4.1%,自2013年以來平均年降幅達4.6%;但近5年傳統乘用車平均油耗的改善幅度僅為2%。
因此,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提出,盡管新能源汽車對全行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的達標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一定程度上松懈了傳統燃油車節能的動力。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還提出,加快傳統燃油車的節能技術的提升迫在眉睫,“雙積分”政策設計應逐步降低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的關聯性,從而降低因交叉管理帶來的目標實現不確定性。
去年7月,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了“雙積分”政策修正案(征求意見稿),試圖對2021年及以后新能源汽車給分標準等進行調整,以規避積分過剩的潛在隱患。具體措施為:降低新能源汽車分值、提高新能源汽車得分門檻;在給分標準上,相對弱化純電動車型的續駛里程在車型獲取積分中的決定作用等。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表示,要盡早發布雙積分的管理辦法,結合行業的發展新情況,科學合理的設計2021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的要求。“這兩年的情況來看,正積分不太值錢,跟一些企業在達標過程當中(產品)分布有很大的關系,也跟門檻的設定有很大的關系。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占到汽車產銷量的25%,這個指標是比較高的。但是這樣能帶來一個好處,比較高的門檻也促使這些正積分能夠更加值錢。這個也是作為政府補貼退坡以后的一個接續政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