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6 17:53:21
第27期指數共有108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陳俊杰
3月26日,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報告正式對外發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期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排名順序發生較大改變,“紐倫港”三大金融中心格局被打破,香港排名首次降至全球第六,新加坡也降至全球第五。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最早于2007年發布,其后每半年更新一次,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和聲譽五個方面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分類、評分和排名,其客觀數據則收集自國際知名權威組織(如聯合國、經合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學人智庫等)公開發布的評級報告。
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發布會直播現場,(左一)為余凌曲 圖片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具體來看,第27期指數共有108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
本期十大金融中心中,除日內瓦的評分有所上升,其他中心的評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香港和倫敦評分下降最多,降幅分別為34分和31分,紐約、上海和新加坡評分也下降明顯,分別下降21分、21分和24分。倫敦和紐約的評分差距正在加大,而東京和上海的評分差距則進一步減少為1分。
對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分析指出,這主要受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摩擦、全球金融不穩定及香港修例風波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在全球頂級金融中心評分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各金融中心的差距也較往期有所縮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第1期到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香港一直位居全球前五大金融中心行列,但第27期中,香港已跌出了全球前五大金融中心之列,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成為全球新的五大金融中心。
“上海排名上升,超過新加坡和香港,成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二的金融中心,而且在總分1000的指標體系中,上海和東京、倫敦的綜合得分只相差1分、2分,向上追趕、超越的動力還是十分強的,還有深圳和廣州也是進入全球前20名行列。”余凌曲表示。
在余凌曲看來,香港的很多客觀指標仍是超過上海的,不管是金融業發展水平,營商環境還是基礎設施。之所以綜合得分輸給上海,主要是因為這其中還包含了全球金融中心從業者的主觀打分,近半年來香港發生了一些風波,讓一些金融從業人士對此產生了新的看法,從而下調了對香港的預期,但不能說單單從這一期數據就說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衰落了。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共有10個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上榜,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均進入全球前二十,上海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目前位列全球第四。其他6個上榜的內地金融中心里,成都排名全球第七十四,保持穩定,而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和大連的排名則在第一百名左右。
“新興金融中心城市的成熟度遠遠不如北上廣深以及歐美城市,如果說歐美的金融中心是享受了成熟度的溢價,那像杭州、青島、天津等城市則是享受了成熟度的折價”。余凌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反映出國際金融從業人員對這些城市的發展情況不太了解,沒有給出較高的主觀評分,影響了整體評分和排名,未來還需要加強金融中心的國際推廣工作。
事實上,打造金融中心,已經成為了很多中心城市的主要方向,各地爭創區域性金融中心的背后,也是各地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
但余凌曲指出,各個城市往往在提出建設金融中心時沒有目標,究竟是為產業服務,還是為資產管理服務,這些都是各個城市要思考的問題,只有通過專業化建設才能真正進入國際金融中心行列。他說,真正的金融中心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成為綜合化的金融中心,可以在某些特殊領域發揮自己的專長,從而提升競爭力。
余凌曲認為,建設專業金融中心是當下必須要走的路,它的競爭能力、輻射能力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與世界連接度,體現它的開放性特征;二是多元性,金融中心不僅有銀行業務、還要有資本市場、保險、資產管理等業務,體現綜合性優勢;三是專業性優勢,拿舊金山金融中心來說,本身沒有資本市場,也沒有非常大的銀行,但它的風險投資卻是全世界集聚水平最高的金融中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