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新文化資本

每經網首頁 > 新文化資本 > 正文

十歲知乎能否趕上內容付費這趟車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4 14:48:36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編輯 杜毅    

對于已經10歲的知乎而言,在完成8輪融資后,商業化變現迫在眉睫。

日前,在推出“鹽選會員”一周年之際,知乎交出了答卷:截至今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目前,知乎為用戶提供超過5.7萬個知識服務產品。通過“鹽選專欄”,有創作者單月收入超20萬。

作為互聯網內容付費領域的代表之一,知乎早期在商業變現上相對克制,使得其2016年率先試水的內容付費頗有些“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的意味。但在愈發激烈的行業競爭下,知乎商業化壓力不可避免的與日俱增。內容付費以及由此衍生的會員模式無疑是知乎探索變現的道路之一。

不過,在內容付費轉化率逐漸走低、風口紅利逐漸減少、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知乎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內容付費的商業化變現道路,仍然道阻且長。

付費用戶同比增長4倍 創作者月入10萬

雖然開始于垂直知識問答,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在知乎上開始創作。2019年,聚焦內容付費的知乎再次升級會員體系推出“鹽選會員”,一批創作者優質內容被選入專欄,更深試水內容付費的同時,內容創作者和知乎的關系在商業角度上也更進一步。

 

圖片來源:知乎截圖

知乎上擁有15萬粉絲的內容創作者北邙,于2019年11月在知乎上創作了自己《獄警往事》專欄,共10篇文章,付費價格定為29元。據了解,這一個專欄文章從12月上線以來,為北邙帶來了平均月收入10萬元的分成收入。

“肯定超出預期。知乎最開始找我的時候,我就跟編輯說,我在知乎寫了四五年不是為了賺錢,結果現在發現自己被打臉了。”北邙笑著對每經記者的說道。

同樣深有體會的還有知乎資深創作者獅心,早在2016年就開始在知乎創作的他在2019年底在知乎上擁有了自己的專欄付費文章。“到3月底,我的兩個專欄作品上線兩個多月,差不多有10萬元的分成收入。”獅心表示。 

每經記者了解到,創作者在知乎上的作品收入由保底收入和分成收入兩部分構成。保底收入部分,主要和大多數平臺給出“千字付費”一樣;而分成收入,則是作品付費收入的分成。目前頭部作品知乎和創作者的主流分成比例為五五分成,不過,具體到不同內容、不同合作方式,收益分成比例也盡不同。

對于知乎而言,無論是內容付費還是意在發力的會員業務,要吸引用戶讓其愿意掏錢,好的內容和創作者是基礎。知乎方面表示,目前主要通過邀請來自站內優秀創作者、站外優秀創作者以及批量引進優質內容等來和創作者合作。

具體到合作方式,北邙、獅心和知乎采取的均是“簽作品約”。“我自己本身也不太喜歡簽人的這種合作方式,作品約是我能夠接受的。”據獅心介紹,在作品合作上,作品的全部版權跟知乎有一個5年期的協議,5年內和知乎一起運營,5年后作品的版權會回到作者手上。

隨著內容付費場景的不斷拓展,內容的載體形式越來多樣化,有聲讀物也是平臺和內容創作者探索并取得收益的方向。“現在主要是讀書付費,往后會做一些有聲書推廣。除此之外,我個人覺得,比如說類似于解謎書、電子互動小說、和游戲結合的跑團手冊、劇本殺等都可以嘗試。”北邙思考到。

加速商業化 內容付費能否挑起大梁?

創作者能賺錢和平臺能賺錢,是兩碼事。

“我2016年就在知乎上寫東西、創作,但是直到2019年底才第一次和知乎有了聯系。我覺得知乎不用太避諱商業化,作為創作者,反而希望知乎的商業化道路能走的更好,這樣才會形成良性循環。”北邙告訴每經記者。

2011年上線、聚焦專業垂直知識問答社區的知乎,曾一度被業內戲稱為一家“慢公司”。因為相比其他互聯網平臺,早期知乎在商業化探索上明顯克制和保守。 

“慢”并非不好,但在互聯網江湖風云變幻下,成立10年時間、完成8輪融資的知乎,商業化壓力也不可避免的與日俱增。知乎CEO周源此前曾談到:“知乎并沒有‘以賺錢為恥’的文化。這種文化既不現實,也不高尚,更不值得推崇。”近兩年來,知乎明顯加快了商業化的腳步。

2016年內容付費成為新風口。當年5月被給予厚望的知乎live正式上線,畢竟早在問答社區深耕5年的知乎無疑是具有優勢的。那一年,乘著知識付費第一股東風的除了知乎,還有羅振宇的得到、馬拉雅FM的知識付費節、豆瓣的“豆瓣時間”。

從2017年開始,知乎進一步開展商業化,內容付費以及由此衍生的會員模式無疑是知乎探索變現的道路之一。2018年,知乎知識市場更名為知乎大學,推出會員制;到了2019年3月,沿著內容付費和會員制方向延展,知乎付費內容再次升級,推出“鹽選會員”,滿足更多不同人群的知識需求。

雖然經過一年,知乎以內容付費為基礎的“鹽選會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要在這條道路上取得更長遠的商業化變現,未來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方面,經歷了2018年的火爆,內容付費進入更為冷靜的成熟期、轉化率逐漸走低、風口紅利逐漸減少的行業階段,各大平臺擁有的市場份額趨于穩定,要在商業化布局競爭中脫穎而出,并非容易。并且,愛奇藝、優酷、騰訊、B站等視頻平臺的入局也加劇了行業競爭。

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1月,知乎已擁有超過2.2億用戶,知乎問題數3000萬、回答數1.3億。但據調研機構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19年9月,知乎月活用戶4865萬,作為垂直型社區,在流量規模上與月活數億的抖音、微博等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對于像B站、知乎等這類有著明顯社區文化屬性的垂直圈層,如何在商業化與用戶體驗上找到平衡點、并在保持內容高質量下持續探索商業化,都是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知乎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稱:“目前知乎營收主要來自廣告和會員付費。”

每經記者注意到,除了會員和廣告,2019年來,知乎先后在短視頻、直播、電商等多個方面展開商業化嘗試:內測短視頻App“即影”;上線男生種草社區“CHAO”;啟動MCN機構招募和內測“好物推薦”;推出的直播功能以及“小藍星推薦”榜單等。

無論如何,對知乎而言,越來越頻繁的商業化步伐還將持續。正如2019年年初,周源在內部信中稱:“知乎所處的環境和階段,絲毫不容許任何懈怠。快則生,慢則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多 | 亚洲乱码高清视频 | 中国人手机在线观看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