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9 13:26:39
疫情期間,央企上市公司掌舵人如何轉變思維、對抗風險、把握機遇?2萬名員工如何管理?線下發票場景怎么辦?海外疫情擴散是否對相關項目造成影響?請看航天信息董事長馬天暉分享企業戰略。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陳俊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談及此次疫情,航天信息(600271,SH)董事長馬天暉向《每日經濟新聞》(下簡稱NBD)記者發出感嘆,“我們的員工不講條件、敢打頭陣,勇于轉型,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真正做到了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
航天信息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以信息安全為核心技術的IT行業高新技術國有上市公司。稅務業務是航天信息的基業,更是核心業務。而突發的疫情對航天信息涉稅、涉企相關線下業務的開展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將更多的線下業務轉向線上,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馬天暉表示,航天信息通過轉變思維,為用戶提供智能開票、智能辦稅、線上培訓等產品及服務,通過模式創新“打硬仗”。
航天信息董事長馬天暉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NBD:航天信息在防疫、抗疫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馬天暉:疫情期間,各個行業都面臨嚴峻考驗。對于航天信息而言,由于分公司、子公司遍布全國,有兩萬余名員工,管理幅度大、難度高。因此,首先要把防控機制“建起來”。我們建立起貫穿全級次、覆蓋各級負責人、動員全體員工的防控機制,形成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管控體系。能夠做到上級新要求、新舉措2小時傳達全體系,監測數據3小時完成匯集報告。
建立起完整的防控機制之后,怎樣把防控措施“抓到位”也至關重要。一方面,我們結合各級政府、上級要求和企業實際,制定更為具體化、標準化的工作措施,涵蓋主體責任落實、分級分類管控、員工管理和健康監測、辦公區域管控、后勤保障等各環節;另一方面,加大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監督檢查,堅決貫徹落實各項防控工作要求。
NBD:一些稅務服務需要怎樣協同變化?
馬天暉: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很深刻。2月25日,國務院公布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政策之后,需要稅務系統升級支撐相關政策落地。作為國家主要的稅控設備研制推廣和技術維護單位,航天信息堅持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計民生,履行央企責任,在第一時間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工作技術實現及推廣服務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以現場、遠程相結合方式,組織開發、測試、技術支持等部門在4天時間內完成研發、測試工作,并于3月1日零點準時上線新稅率增值稅發票系統,服務小規模納稅人成功開出1%稅率發票(湖北地區免稅),全力保障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地生效。
NBD:線下開發票的場景怎么辦?
馬天暉:疫情期間,線下的業務確實受到一定影響。但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創新業務推廣模式是需要不斷思考實踐的。
在具體的線下場景中,我們大力推廣電子發票。例如,在中國石油加油站,使用增值稅電子發票管理系統,車主不用下車,只需掃碼和點擊就可以體驗到極簡開發票服務。根據測算,開票平均時間縮減到約15秒。
此外,針對醫院人流量大,就診密集的特點,我們按照財政部門規范標準,研發的財政電子票據管理系統,打通了就醫過程中掛號、就診、交費、電子票據交付等環節,實現全閉環電子化管理。為患者提供看病掛號、繳費、開發票 “免排隊、非接觸”服務,節省患者的看病時間、降低醫院票據開具管理成本。
NBD:疫情期間,采取怎樣的辦公方式?
馬天暉:疫情期間,我們全體系兩萬余員工通過注冊航天科工內部線上辦公“云信”平臺,實現了線上辦公全覆蓋。全國的區域公司也通過各種支持工具提供全天候在線服務。并且通過智能機器人、遠程支持等方式及時響應需求。同時,加緊推進新業務、新市場、新模式的策劃和關鍵技術的研發,使各項產品和服務在線上順利開展。
另外,通過培訓網校、納稅服務網、直播課程等途徑,及時發布各類稅收政策、解析稅收新政操作、提供各類財稅咨詢和遠程培訓服務,通過線上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和信息支撐。
NBD:隨著復工復產節奏加快,航天信息有哪些舉措?
馬天暉:在春節假期期間,我們提前多次研究全體系復工復產準備工作。分別從“在什么時間、以什么方式復工”,“哪些單位、哪些員工、哪些業務先復工”,“配備何種防疫物資、采取何種管理措施”等方面作出充分準備。
假期結束后,根據各地區疫情防控情況,實施分級管理、精準復工,實時調整、動態平衡防控和復工的“度”。
同時,我們的系列綜合解決方案在助力自身平穩有序復工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還有其他服務企業的云代帳、云記賬、商事審批等產品。
NBD:海外疫情擴散是否對相關項目造成影響?
馬天暉:目前,航天信息派出的海外項目實施人員安全。但是海外國家出現疫情擴散,對航天信息國際項目履約造成不利影響,我們及時制定了防控措施。
一方面,確保外派員工身心健康,要求境外員工嚴格執行防控措施。并保持與員工的積極溝通,了解幫助解決員工家庭遇到的困難。目前外派員工均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未因疫情而減員。
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客戶及合作伙伴線上溝通,確保合作伙伴準確理解項目履約標的;增加人力資源等相關保障,確保項目輸出物數量和質量不打折扣,將疫情對項目履約的影響降到最低水平。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受到控制,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消除境外項目履約過程中的不利影響,按時、保質地完成項目,開拓新的國際業務。
NBD:對于行業的未來,您有什么設想?
馬天暉:突發的疫情對國家、產業、行業、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與此同時,也催化了部分行業的轉型與重構,創造了新的需求和場景、新的產業鏈組織模式、新的經營管理和生活方式,特別是整體加速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云化發展進程。
我認為,2020年將是 “云產業”爆發式成長的元年。我們也積極組織研究并部署“云業務”模式發展方案,以“云政務、云商務、云服務”作為航天信息“云業務”的三大重點方向,進而提升航天信息整體服務能力,打贏攻堅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