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6 16:53:08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渠道為王、跑馬圈地”的零售時代已經終結,現在是存量深度運營時代。顯然,樂購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在競爭最激烈、最復雜的中國市場深耕零售行業。唯有做好供應鏈,加大對終端零售系統升級的重資產和重團隊投入,才能在中國零售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每經記者|歐陽凱 每經編輯|梁梟
英國最大零售商樂購集團(Tesco)2月25日宣布,已將其與華潤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Gain Land20%股份售予華潤集團的一個子公司,價格為2.75億英鎊(約合3.57億美元)。樂購方面表示,出售股份進一步簡化了業務,公司將聚焦核心業務。樂購還表示,出售所得款項將用于一般企業用途。
今日(2月26日),華潤集團方面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華潤集團回購股權表明,華潤集團對旗下華潤萬家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未來也會繼續支持華潤萬家的發展。華潤方面還向記者強調,交易完成后,華潤萬家仍將在大數據、供應鏈等多方面與樂購保持長期合作關系。
2013年8月,樂購宣布與華潤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將樂購中國業務并入一家合資公司。交易完成后,樂購門店統一改為“華潤萬家”。
針對樂購將合資公司20%股權賣給華潤一事,不少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樂購徹底退出中國”。
樂購成立于1919年,目前是英國最大的零售商,也是全球三大零售企業之一。據悉,樂購在全球十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員工總數超過45萬人,營收規模常年保持在500億歐元之上。
2004年,樂購通過與中國臺灣的頂新集團合作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在2013年8月,樂購宣布與華潤集團方面合作,雙方達成協議,將樂購中國業務并入一家合資公司。
根據合資協議,樂購將以在華的門店資產和43.25億港元認購合資公司20%的股權,華潤將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樂購門店將統一改為“華潤萬家”。就此,樂購退出了在中國市場的獨立經營。
其實,在徹底退出中國市場之前,樂購曾于去年12月對外發布聲明,表示正在對亞洲業務進行戰略評估,探索包括出售在內的選項,唯處于初級階段,尚未作出最終決定。但從今日情況來看,這份聲明已為此次出售埋下了伏筆。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樂購徹底退出中國市場與其近些年來的業務收縮戰略頗為一致。
2012年6月,樂購表示將出售樂購日本50%股權給日本大型零售集團永旺集團。2013年9月,樂購同意將樂購美國旗下的Fresh&Easys商店中的150家出售給美國投資公司Yucaipa Companies,而未包括在上述交易中的約50家門店將關閉。
在業內人士看來,樂購的案例展現了一個零售巨頭對市場趨勢的洞察能力,以及在海外擴張過程中的進退智慧,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樂購的核心戰略,即聚焦英國本土市場。從樂購歷年年報來看,其也通過不同的措辭強調穩定英國國內市場的重要性,并堅持要不斷加大對英國國內的投資,鞏固并加強樂購在英國的競爭力。在2018年3月,樂購還宣布完成對英國最大批發商布克40億英鎊(55.1億美元)的收購。
回到中國市場,最近幾年,國內零售業出現大變局。去年7月,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緊接著10月,物美集團斥資10億歐元買下麥德龍中國80%的股份。至此,仍在國內獨立經營的外資商超零售巨頭只剩沃爾瑪一家。
和君商業零售事業部主任丁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渠道為王、跑馬圈地”的零售時代已經終結,現在是存量深度運營時代。顯然,樂購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在競爭最激烈、最復雜的中國市場深耕零售行業。唯有做好供應鏈,加大對終端零售系統升級的重資產和重團隊投入,才能在中國零售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的零售市場是全球最復雜的零售市場,因為供應鏈基礎薄弱,消費者消費欲望強烈,商業地產隨意更改商圈。”丁昀進一步指出,中國零售企業的入門門檻將會越來越高,且越往后發展越是重資產投入,越需要效率。所謂重資產,是深耕在軟硬件上基于十年以上的投入和迭代。國內的很多企業也沒有做到,都在簡單地以高資金周轉率方式被動擴張。
丁昀表示,未來活得好的零售企業,要具備清晰的長周期運營的價值觀,同時要懂得短中長期的取舍與布局。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