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3 12:04:24
每經編輯|盧祥勇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逐步發酵,A股將會怎樣表現?
2月3日,鼠年A股的第一個交易日來了。三大股指大幅低開,滬指跌8.73%,深成指跌9.13%,創業板跌8.23%。截至午間收盤,跌幅有所收窄,但滬深股指跌幅仍超過8%。
此前,央行投放1.2萬億給市場送信心,確保流動性供應充足。證監會昨天表示,對于開市后A股市場可能出現的異動,有關部門將出臺和研究對沖工具。
醫藥、口罩、疫苗等概念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受到關注,截至發稿,哈藥股份、東北制藥等醫藥股漲停,泰達股份、陽普醫療等多只口罩概念股漲停。
此外,也有為數不少的醫藥股觸及跌停。
今天早上,北向資金抄底A股,早盤大幅凈流入超60億元。截至發稿,滬股通41.93億元,深股通25.69億元。
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雙雙跌破7關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觸及7.01,日內跌超800個基點,刷新去年12月24日以來新低。
央行今日開展12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105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投放1500億元。
此外,央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至2.4%,此前為2.5%。中國央行下調14天期逆回購利率至2.55%,此前為2.65%。
2月2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提前一天“預告”公開市場操作,這種操作較為少見。央行提前公告,主要也是出于穩定明天金融市場開市后投資者預期。
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所有人的心,A股也推遲了1個交易日開市。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2月2日稱,如果繼續延遲開市,可能有利于消化恐慌情緒,有利于各交易所、證券機構和投資者做更好準備,也與部分地區延長假期相配套。
同時要看到,股市開市是經濟體系正常運行的重要風向標,繼續延遲開市會帶來新的問題。如A股休市時間越長,積累的各種壓力會越大、不確定因素會更多等。
A股開市后能否保障證券交易通暢?如何應對股票質押、融資融券業務風險?資本市場改革步伐會否受到影響?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均有解答。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主要的10點內容如下:
A股休市時間越長,積累的各種壓力會越大、不確定因素會更多;
A股長時間休市會影響跨境投資者交易的連續性和順暢性;
股市交易規則不宜隨意更改,否則會影響市場預期;
2月3日股市開市,是權衡各種因素的結果,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對市場、對規則的尊重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鑒于疫情的發生及近期境外市場的反應,對于開市后A股市場可能出現的異動,有關部門將保持高度警惕,堅持底線思維,出臺和研究對沖工具,緩解市場恐慌情緒;
為做好特殊時期疫情防控工作,我會決定,自2020年2月3日當晚起暫停期貨夜盤交易,具體的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為疏解相關企業的流動性困難,防范違約風險,降低市場影響,證監會將采取相關措施。一方面,對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公司債券,發行人生產經營正常的,我會通過設立綠色通道等措施,支持發新還舊;另一方面,和證券交易所積極引導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做好相關風險監測和市場服務,督促受托管理人積極履職,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協調,積極引導投資者對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公司債券,通過與發行人達成展期安排、調整還本付息周期等方式,幫助發行人度過困難期。
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長期走勢。
推進改革的方向和決心不會因為疫情帶來的暫時困難而改變。
資本市場改革是根本性、系統性的改革,是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會利好整個資本市場,給市場參與各方帶來更多機遇。
A股春節假期休市期間,全球市場上也大事不斷。美聯儲1月30日宣布維持現行利率不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前景依然樂觀,相信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很好地支撐美國經濟,有跡象顯示全球經濟增長已經趨穩。
此外,1月31日23時,英國正式離開歐盟,結束長達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自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脫歐”以來,1000余天,歷經兩次大選、三度延期、多輪談判和議會投票,“脫歐”終于成為現實。
外圍股市普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春節期間波動較大,股票等風險資產出現下跌。1月24日-31日,A50期指跌幅超過7%,恒生指數跌5.7%,韓國綜合指數,美股道指和標普500指數跌幅均超過3%。
避險資產則出現反彈,黃金漲幅達2%,表現最好的金融資產是比特幣,漲幅超過11%。
受疫情影響,今日的股指下跌在意料之中。多數基金經理認為疫情的出現會令A股節后回調,但影響較為有限,股市短期風險偏好的波動帶來買入良機。
在銀華基金看來,受疫情沖擊市場短期有可能出現下跌,市場核心矛盾集中在風險偏好的變化和政策應對上,中期看企業盈利和估值水平。短期風險偏好的波動往往會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買入機會,這一次也很可能如此。從估值角度看,1月23日下跌后,主要指數的估值分位均回落至50%以下,整體處于較便宜的位置。如果未來指數繼續下探10%的話,滬深300估值分位會下降至26%左右,這將帶來長期絕佳的買入機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于后市,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節后A股走勢主要取決于疫情擴散的情況,中長期來看,疫情不會改變慢牛長牛行情,節后如果市場回調幅度較大,恰恰是低吸優質股票的時機。
華泰期貨在研報中分析,與“非典”期間不同,目前中國經濟處于降準降息階段,容易形成資金推動型的股市上漲;中國資本市場加快改革在一定程度吸引境外資金及境內中長期資金加快流入,源頭活水不斷,股市中長期仍然有上行動力。
海通證券姜超稱,疫情影響的短期經濟走勢,對于企業而言體現為當期的收入下滑。但股票價格其實等于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貼現,中國經濟未來長期的增長并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因此,疫情導致的股市下跌恰恰是投資的機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則預計,疫情對經濟的沖擊預計會集中在一季度,短期影響或大于“非典”時期,春節依賴程度高的消費行業受沖擊較大。短期沖擊不影響經濟的自有周期,并且有逆周期政策的托底,以確保“決勝之年”目標實現,全年經濟不必過度悲觀。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新經緯、每經App(記者 王晗 )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