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15 21:23:56
核心提示:
● 推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底層、前沿技術研究和性能測試,帶動適合金融領域的區塊鏈關鍵技術創新。
● 積極支持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滬設立金融科技公司。
● 運用區塊鏈技術加快票據交易全流程數字化建設。
● 鼓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創新應用,推動承保、核保、定損、理賠等環節的服務流程和模式創新。
● 探索設立長三角金融科技指數ETF產品,提升上海及長三角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整體發展水平。
● 注冊在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金融科技企業,經相關部門推薦后,其緊缺急需人才符合條件的可直接落戶,其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部分給予補貼。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易啟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玉雯 攝
金融科技風頭正盛。1月15日,上海發布《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記者注意到,《實施方案》從新興技術研發、金融科技應用、監管創新試點、引進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25條創新舉措,力爭用5年時間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實施方案》強調,要全速推進金融科技關鍵技術研發。圍繞金融創新需求,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興技術深入研發攻關。
上述方案指出,推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底層、前沿技術研究和性能測試,帶動適合金融領域的區塊鏈關鍵技術創新。同時,積極支持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滬設立金融科技公司。
記者注意到,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面,方案也提出了具體方向,例如,運用區塊鏈技術加快票據交易全流程數字化建設;鼓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創新應用,推動承保、核保、定損、理賠等環節的服務流程和模式創新。
另外,《實施方案》還指出,要深化基礎技術研發攻關,重點支持新興移動互聯網技術、虛擬化技術、加密技術等方面攻關,提升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金融監管創新的基礎技術支撐能力。同時,構建高效可靠的基礎設施,大力推動金融數據中心和云服務平臺建設,更好適應高并發、多頻次、大流量等新型金融業務需求。
監管方面,《實施方案》提到,要積極探索金融科技監管創新,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優勢,開展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另外,建立金融科技風險防范機制,在上海設立中國金融市場交易報告庫,集中整合各金融市場交易信息,提升金融市場監測水平。
同時,《實施方案》指出,要進一步完善長三角監管協同。在國家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框架下,逐步推動長三角地區金融科技監管標準統一。研究建立長三角金融科技監管協作機制,推動區域協作常態化、制度化。推動長三角地區金融科技監管信息共享,加強對跨地域金融科技風險的聯合監管和協調處置。
據悉,目前已有建銀金融科技公司、中銀金融科技公司落戶上海。《實施方案》要求,要加快形成金融科技企業集群。大力吸引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在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發中心、開放式創新平臺。支持多方共建各類金融科技實驗室、孵化器、加速器。
此外,《實施方案》也對金融科技發展環境的營造提出要求。例如,要打造多層次融資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優質金融科技企業在國內上市。探索設立長三角金融科技指數ETF產品,提升上海及長三角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整體發展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方案》中提及,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科技企業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加大對金融科技人才的支持,鼓勵金融科技人才申報上海市各類人才計劃。
記者注意到,關于培養引進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實施方案》提到,對注冊在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金融科技企業,經相關部門推薦后,納入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其緊缺急需人才符合條件的可直接落戶,其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部分給予補貼。
在同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上海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劉琦介紹,近幾年來上海銀行保險機構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包括加大人員資金投入,做好相關技術、數據和人才儲備。例如,浦發銀行近三年金融科技的投入均超過20億元,每年新增IT項目數量超過200個。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趙萬兵在會上介紹,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提出,力爭用5年時間將上海打造成為金融科技的技術研發高地、創新應用高地、產業集聚高地、人才匯集高地、標準形成高地和監管創新試驗區,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總體目標。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上海實現金融業增加值4670.5億元,占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的8.2%,居全國之首。2019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額達1933萬億元。另外,上海擁有各類中外資持牌金融機構1646家,其中外資機構約占1/3,處于國內金融對外開放前沿。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