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7 17:54:17
記者發現,在2019年底,掛牌企業的轉板熱情陡然升高——2019年12月,有4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公告上市輔導進程,其中有7家已被受理。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近日,掌眾科技被傳出轉板沖擊IPO的消息。雖然該公司應收賬款存在風險,但依舊發出了招股說明書擬登陸創業板。
事實上,新三板掛牌企業在2019年末的IPO沖刺中已經提速——整個2019年12月就有41家掛牌企業公告上市輔導進程,其中有7家已被受理,數量大幅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受A股市場整體估值效應優于新三板的帶動,未來轉板成功的企業價值有望被抬高,未退出的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創投股東則將順勢成為受益者。
有分析人士表示,轉板即估值上攻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否因此會獲得暴利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企業估值高昂,疊加減持,對機構和個人則是無法承受之重。
對于手持企業老股、伺機通過并購出貨的新三板機構及個人大股東而言,每到年底上市公司的同業整合需求為其創造了項目對接的關鍵時機,投資界也開始針對新三板的轉板契機謀求商機——在2019年底,掛牌企業的轉板熱情陡然升高。
每經記者注意到,以目前掛牌公司進行IPO申報的情況來看,2019年12月份在數量上已有明顯增量。Wind統計顯示,包括全部審核狀態在內,12月共有41家掛牌企業公告上市輔導進程,其中有7家已被受理。
相關數據均比此前月份統計明顯高企。值得注意的是,在擬上市板塊中,主板依舊稀缺,但創業板則較為集中。按照滬深交易所修訂的上市規則,主板上市需要股本在5000萬元以上,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股本超過4億元的,這一比例是10%);創業板則要求股本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公司股東不少于200人。
受上市條件的限制,新三板掛牌公司在參與轉板進程中也多采用先轉板后摘牌的策略,以確保企業長期具備參與直接融資的能力。也因如此,有的企業即便經營能力承壓,在當前轉板窗口期也在積極嘗試。
掌眾科技在2019年12月23日報送《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之后一周,便在12月31日公告暫停股票轉讓,目前掛牌企業已停牌。盡管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明確自身存在應收賬款、核心技術人員和技術人才流失等風險,但企業仍選擇不摘牌轉板。
該公司表示,恢復轉讓的時間不晚于2020年3月30日,即IPO受阻后,公司還可以繼續在新三板掛牌交易。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只是說一些財務指標上有值得擔憂的地方,相對來說不算大問題,即使主板也有很多企業的財務指標乏善可陳。“但是其財務指標必須真實可信,披露信息必須合規,符合轉板制度性要求,這是不能打折扣的地方。但總體而言,掛牌企業轉板已迎來政策和市場的雙向驅動。”
可見,轉板IPO或將成為新三板企業的一大趨勢,而A股估值的整體優勢及IPO進程的加快,也讓前期機構投資者的收益進一步增厚。
安信證券統計顯示,40家公司在新三板摘牌平均市值為19.13億元,平均市盈率為20.93。其當期在A股市場平均市值為72.67億元,為新三板摘牌平均市值的3.8倍;平均市盈率為51.91,為新三板摘牌平均市盈率的2.5倍。
個股轉板估值抬升效應方面,2019年從新三板進入A股市場并已交易的40家公司中,中科軟、南微醫學、三角防務、指南針A股市值最高,分別為299.3億元、208.0億元、170.4億元、166.1億元;帝爾激光、移遠通信市值增幅最大,分別為新三板摘牌市值的70倍、18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新三板流動性欠佳的干擾,包括創投股東在內的“三類股東”在掛牌企業的退出環節上受到阻礙,而成功轉板的企業也將迎來存量股權投資市場中的退出機遇。
以掌眾科技為例,珠海安賜互聯陸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珠海安賜文創叁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曾在2016年中報披露時就進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序列。但時隔三年,前者共計減持153.5萬股,占總股本1.39%;后者僅減持61.6萬股,僅占總股本0.63%。
而前述市值增長較高的中科軟,其在主板上市后,連續15個交易日漲停,市值升至375億,較轉板前58.27億的市值漲了5倍。據了解,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在其上市當季減持幅度達1.67%。
對此,夏風光表示,創投股東的退出是風投資本的天性,是游戲規則的一部分。他表示,新三板和主板之間存在估值落差是非常正常的,這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體現。“A股市場的平均估值高,市場關注度高,具有完善的再融資制度。對新三板企業來說,轉板成功無論是從品牌建設,提升經營實力,還是長遠發展等方面都會有質的提升。”
然而,此類品種并非萬無一失。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轉板即估值上攻是客觀存在的,確實有相當一部分新三板公司在轉板之后估值獲得了較大幅度提升,但是否因此會獲得暴利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夏風光也表示,如果企業估值高昂,疊加減持,肯定是無法承受之重。“化解減持風險的唯一辦法就是,立足價值投資。由于新三板本身是有準入門檻的,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一定要明白其風險相對主板較高,不熟悉的市場不參與,不熟悉的品種不參與,這是最基本的投資原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