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9-12-31 06:18:26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做好擴招后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高職院校要充分考慮不同生源在成長背景、從業經歷、學習基礎、年齡階段、認知特點、發展愿景等方面的差異性,結合實際,分類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高職生源更加多元,學生發展需求更加多樣。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做好擴招后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針對高職擴招生源,堅持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堅持寬進嚴出,嚴把畢業關口,實現高質量就業。
高職院校擴招生源可彈性學習 最長不超6年
《意見》要求,各高職院校要充分考慮不同生源在成長背景、從業經歷、學習基礎、年齡階段、認知特點、發展愿景等方面的差異性,結合實際,分類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針對擴招生源,鼓勵實施靈活多元的教學模式,可實施彈性學習,最長不超過6年。確保總學時不低于2500,其中集中學習不得低于總學時的40%。
對非應屆畢業生盡量單獨編班或實施分層教學
《意見》提出,要創新教學組織形式,采取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等方式,對非應屆畢業生尤其是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等應盡量單獨編班或實施分層教學。
其中,對在崗職工可采用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工作日通過有關網絡平臺和教學資源線上學習,周末、節假日或晚間到學校或具備條件的企業教學場所集中面授和輔導;對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可根據行業企業生產規律,實施“旺工淡學”的錯峰教學,“旺”季以企業實踐為主,“淡”季以學校教學為主;對高素質農民、村“兩委”委員、相對集中的在崗職工等,應積極做好“送教下鄉”“送教上門”,根據實際情況設立“社區學區”“企業學區”,就近實施集中教學。
探索學習成果認定 積累和轉換
《意見》明確,要探索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鼓勵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按規定兌換學分,免修相應課程或模塊。擴招生源已有工作經歷、相關培訓經歷、技術技能達到一定水平及在相關領域獲得一定級別的獎項或榮譽稱號的,經學校認定后可折算成相應學分或免修相應課程,并可調整有關教學內容或學時安排。
把實現高質量就業作為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
《意見》還指出,針對不同生源、不同學習時間、不同學習方式,要改革學生學業考核評價方式方法,實行多元評價。要把實現高質量就業作為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做好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跟蹤調查。嚴把畢業出口關,不得以任何原因、任何形式降低畢業要求,嚴禁實施“清考”。
央視記者 潘虹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