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30 15:47:44
根據公告,在通過堅瑞沃能重整程序后,常德中興將成為堅瑞沃能重整后的第一大股東。常德中興負責堅瑞沃能重整后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改善生產經營、注入其他經營資產等各類方式。
每經記者|歐陽凱 每經編輯|陳俊杰
趕在年末,12月29日晚,堅瑞沃能(300116,SZ)公布了債權人會議表決最終結果,《重整計劃草案》《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兩項方案均獲會議高票通過;同時,西安中院批準了堅瑞沃能破產重整計劃。對堅瑞沃能而言,若重整順利完成,有望解決持續了二十多個月的債務危機。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多次報道中均提及,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連續虧損,深交所有權暫停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而堅瑞沃能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巨額虧損,今年以來,堅瑞沃能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因此,重整順利與否成為關鍵。目前來看,重整已經邁出了堅實一步,接下來就看重整計劃能否得到順利執行。
根據重整計劃,堅瑞沃能擬通過轉增股份解決目前的債務危機。以堅瑞沃能現有總股本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8.5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共計轉增約20.68億股股份。
此外,有財產擔保債權在擔保財產變價收入范圍內優先受償,超出擔保財產變價收入的部分作為普通債權受償;職工債權全額受償;普通債權受償比例為12%,其中5000萬元以下(含5000萬元)部分以現金受償,超過5000萬元部分以堅瑞沃能對迪斯卡特的債權抵償。剩余未受償部分,堅瑞沃能不再清償。
值得注意的是,堅瑞沃能、管理人已與常德中興簽訂了重整投資協議,確定常德中興為堅瑞沃能此次重整的重整投資人。具體來看,常德中興及指定的財務投資人通過堅瑞沃能出資人權益調整程序有條件受讓堅瑞沃能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形成的股份17.34億股,并收購堅瑞沃能6.1億元債權類資產,共向堅瑞沃能提供7.1億元資金。
根據公告,在通過堅瑞沃能重整程序后,常德中興將成為堅瑞沃能重整后的第一大股東。常德中興負責堅瑞沃能重整后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改善生產經營、注入其他經營資產等各類方式。
同時,常德中興還承諾自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堅瑞沃能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合計不低于3億元。若因常德中興原因導致上述承諾未實現的,常德中興應當在堅瑞沃能2022年度報告披露后三個月內以現金方式向堅瑞沃能補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前,堅瑞沃能與天津進平科技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后者擬參與到堅瑞沃能的資產及債務重組事項,為此,堅瑞沃能子公司堅瑞利同、進平科技等各方共同發起設立陜西利同壹號新能源有限合伙企業(以下簡稱利同壹號)。根據最新的公告,因確定了常德中興為此次重整投資人,進平科技已不能作為戰略投資人的身份參與破產重整,堅瑞利同隨即被解除在合伙中執行事務合伙人職務。
“現在我們確定的重整投資人就是常德中興,以后與天津進平科技還是會有合作的機會,怎么樣合作還是要再談,目前存在不確定性。”堅瑞沃能相關人士這樣向記者表示。
堅瑞沃能的前身是堅瑞消防,2016年2月以52億元交易對價收購深圳沃特瑪100%股權,從一家消防器材公司轉型為動力電池企業,隨后堅瑞沃能的業績也迎來了頂點。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退坡,再加上沃特瑪自身戰略決策失誤,擴張速度過快,沃特瑪戰略聯盟模式弊端的顯現,最終導致堅瑞沃能債務危機爆發,生產幾近停滯。
根據重整計劃中的經營方案,堅瑞沃能的主要產品為磷酸鐵鋰電池,主要涉及動力電池領域、儲能電池領域以及低速車領域。根據專家分析,上述領域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應用在未來幾年內將愈加廣泛,并因此導致市場形成規模效應,電池生產成本降低,進一步使應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能源車等產品的購置和維護使用成本下降,使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重整計劃公告內容顯示,堅瑞沃能的主要產品為成本最低、安全性最好的小圓柱磷酸鐵鋰電池,隨著鋰電行業補貼的減少和消失,小圓柱磷酸鐵鋰電池無論在儲能、低速車還是物流車、大巴車上,都將成為最主流的鋰電池產品,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
堅瑞沃能方面強調,鋰電池行業是典型的頭部集中型行業,行業前幾名的企業將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若要使堅瑞沃能在鋰電池行業內獲得良好發展,其產能必須躋身行業前列。因此,堅瑞沃能將在現有產能基礎上增加生產線擴張產能。
“現在整個行業補貼退坡日益加劇,動力電池產能主要集中在頭部幾大企業,如果堅瑞沃能仍然想在汽車動力電池這一領域分羹,恐怕難度比較大,倒是在儲能、低速車上,市場比較大,競爭者比較少,還是藍海,而且相對來說門檻比較低,堅瑞沃能本身有基礎,進來也比較容易”。另有業內人士這樣向記者分析。
根據堅瑞沃能的經營計劃及盈利預測,公司重整完成后,上市公司預計將改善經營并實現盈利。根據上市公司盈利預測,2020年至2022年,預計年均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4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