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7 20:04:22
林華醫療一名供應商正在上馬留置針項目,有可能成為林華醫療未來競爭對手。另外,一名供應商與疑似實控人親屬持股的公司有多處交集。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文多
蘇州林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華醫療)日前披露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欲沖刺上交所主板。公司主營業務為留置針等給藥工具。
林華醫療曾在2016年掛牌新三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當時的公轉書與最新的招股書(申報稿)后發現,林華醫療的前五大供應商相對穩定,多個供應商從2013年至今為林華醫療供應原材料。不過記者也發現了一些蹊蹺之處,一名供應商與疑似實控人親屬持股的公司有多處交集,另一名供應商正在上馬留置針項目,有可能成為林華醫療未來競爭對手。
林華醫療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本身、董監高、核心技術人員、主要關聯方或持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均未在前五大供應商中占有權益。不過記者還是發現了一些蹊蹺的地方。
文中邏輯概覽圖↓
2013年以來,常熟市搏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搏益醫療)一直是林華醫療前五大供應商之一,供應產品為引流袋。
啟信寶顯示,搏益醫療成立于2012年,只有兩位自然人股東馬興元、馬平生,2017年至今聯系電話為0512-52479291。該電話曾是常熟市神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通塑料)注冊時所留電話。神通塑料成立于2007年,2013年報中的聯系電話便是0512-52479291,2014年報中的聯系電話發生了變更。
另外,搏益醫療、神通塑料的注冊地址均為常熟市辛莊鎮雙浜村。同時,神通塑料曾用名為“常熟市神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部分B2B網站上,“常熟市神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搏益醫療的簡介一模一樣,如“公司現廠房面積12000平方米,擁有十萬級凈化車間2200余平方米”、“產品主要有: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等。
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神通塑料只有兩位自然人股東俞云龍、俞國權,各持股50%。啟信寶顯示,俞云龍曾任林華醫療北京技術分公司(公司已注銷)法定代表人和高管。招股書則顯示,2012年~2014年,林華醫療前身林華有限的股東中,同樣出現了俞云龍、俞國權這兩個名字,而關聯方介紹顯示,這位俞云龍為林華醫療實際控制人吳林元妻兄的兒子。
至于林華醫療的前股東、實控人的晚輩俞云龍,是否即神通塑料的股東俞云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獲得公司證實。
圖片來源:啟信寶截圖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招股書(申報稿)并未披露神通塑料這家公司的信息。那么,搏益醫療與神通塑料有何關系?二者為何會使用同一個聯系電話?
招股書(申報稿)還顯示,林華醫療也生產、銷售引流袋等其他醫用耗材產品,并且擁有多個引流袋產品的發明專利。記者通過專利號查詢,發現專利發明/設計人多為王亮東、俞云龍。
江蘇明科精密橡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明科),也是林華醫療較為穩定的前五大供應商之一,主要供應產品為密封圈、正壓閥。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林華醫療分別向江蘇明科采購金額為577.68萬元、557.72萬元、328.64萬元,占采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為4.91%、4.28%、4.68%。
記者注意到,江蘇明科于2015年成立江蘇明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明湖),持股比例90%。江蘇射陽縣政府網站的信息顯示,江蘇明湖新上年產3000萬只留置針制品、8000萬只橡塑制品(留置針密封圈、密封塞)項目已于2016年6月備案。
也就是說,江蘇明湖上述項目投產后,作為供應商的江蘇明科似乎也將進入留置針產品領域,很有可能成為林華醫療的競爭對手。
圖片來源:射陽縣政府網站截圖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最近三年一期,華東地區為林華醫療貢獻的收入占比最大。江蘇明湖與林華醫療均位于江蘇省,作為同一省份的醫療耗材細分領域的廠商,未來是否會在華東區域的醫療保健市場展開競爭,還有待市場驗證。
江蘇明湖年產3000萬只留置針制品的產能規模已經不小。當然,以留置針為核心產品的林華醫療產能更大。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7年~2018年,林華醫療留置針產能一直超過4200萬支,產能利用率一直在90%以上。林華醫療還計劃利用IPO募集資金3.27億元,將新增留置針產能9000萬支。
就搏益醫療與神通塑料之間的關系、江蘇明科投資留置針項目是否對林華醫療有所影響等問題,12月27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獲得公司回應,但多次撥打林華醫療電話并向董秘發送了采訪郵件后,截至發稿時仍未獲回復。
新聞鏈接:子公司高管關鍵時刻離職 林華醫療新產品注冊證難產兩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