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水滴籌啟示錄:平臺模式讓公益變了味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02 23:27:23

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于公益事業應當回歸公益初衷,并基于這一初衷來設計、完善審核制度、激勵制度。如此,才能保證公益不變形,不負公眾的信任與托付。以“公益”之名,行“構建商業場景”之實,結果反而可能是兩頭落空。

每經評論員 涂穎浩

最近,有人拍到互聯網籌款平臺水滴籌“掃樓式”籌款、員工按單提成。一時間,輿論嘩然。

近年來,諸如水滴籌、輕松籌一類的互聯網平臺方興未艾,會員人數與日俱增。從其成立初衷來看,平臺將熟人社交圈運用到眾籌領域,試圖為求助者打開一道希望之門。這原本是一件于各方都有益處的創新之舉,然而現實卻事與愿違,相關平臺更是數度淪為眾矢之的。

以水滴籌為代表的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平臺頻頻曝出“詐捐門”,如女子詐捐得錢后炫富等。前一陣子,另一家互聯網籌款平臺輕松籌還針對自家“愛心會員”實施電銷套路,粗暴的保險變現方式引發廣泛爭議。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公益活動“變了味”?

我們注意到,近年來,構建場景、流量變現成為各大互聯網平臺的新風潮,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2017年以來,互聯網眾籌平臺更是紛紛謀求持有保險中介牌照,開發與場景相結合的保險產品,以實現對既有資源的挖掘。

然而,商業場景的本質是以盈利為目的,這與非盈利性質的公益事業,在業務拓展和激勵機制等層面,都存在天然差異。流量平臺披上了公益的外衣,便儼然成了“披著羊皮的狼”,當其真面目被一次次揭開,民眾的善心和好意便在一次次的詐捐事件中逐漸冰消瓦解。

誠然,新興事物有其探索期,但不容忽視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大病救助籌款平臺的商業模式將社會公益與商業場景開拓雜糅,以盈利模式捆綁了公益行為。在這樣一個模式下我們看到,此類平臺一方面一直在強調,如何持續完善其審核機制、保障資金運轉的安全、迭代升級風控機制,但另一方面問題卻在不斷曝光,并一次次挑戰民眾的心理底線。

我們認為,問題根源就在于以流量和變現為導向的平臺模式,天然就很難在資料審核等方面履職到位,以解決網絡眾籌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平臺規則和操作流程可以不斷完善,但在不斷觸及民眾底線的情況下,“水滴籌們”要考量的應當是“下一次是否還能被諒解”。

解決之道在于公益事業應當回歸公益初衷,并基于這一初衷來設計、完善審核制度、激勵制度。如此,才能保證公益不變形,不負公眾的信任與托付。以“公益”之名,行“構建商業場景”之實,結果反而可能是兩頭落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水滴籌 公益慈善 互聯網保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第1页中文字幕在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小草久久99 | 日本另类亚洲色区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站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