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郁建興:社區治理適度留白,發揮“三治”乘數效應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3 23:30:08

在郁建興看來,城鄉社區治理需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也要結合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探索適合自身社區的發展治理模式。

每經編輯|楊歡

“成功的案例各有各的經驗,失敗的案例都是千篇一律的。”在11月23日舉行的“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成都論壇”上,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郁建興以此形容城鄉社區治理。

“中國之治”再出發,從制度優勢到治理效能轉換之路如何走?社區作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城鄉社區治理該如何精準發力有效探索?

在郁建興看來,城鄉社區治理需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也要結合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探索適合自身社區的發展治理模式。

“三治”融合:發揮自治、法治與德治的乘數效應

“自治、法治與德治不是三足鼎立關系,基層自治是基本制度,法治提供底線,德治提供高線。”論壇現場,郁建興闡述“三治”關系時指出,要實現高水平高質量自治,需要加上法治和德治。

如何實現三治的結合和融合,實現社會治理?郁建興現場表示,“三治”融合要堅持整體論,要把三者關系做成乘數效應,就是自治的載體里要體現法治德治精神,法治載體體現自治德治精神,德治里邊體現自治法治精神。

“像中國國畫留白藝術一樣,基層城鄉社區治理,要能夠自行的探索。”郁建興表示,社會治理并非治理社會,政府無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社會有效治理關鍵在于增強社會活力,即讓社會力量在社會活動空間中成長,豐富和擴張“社會成長空間”。

機制創新:因地制宜的“成都經驗”

城市化進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熟悉人社會,而變成了陌生人社會。如今,提出“社會治理共同體”,即是重新把陌生人社會變成熟悉人社會的過程。

郁建興現場提到,成都把社區當作撬動社會治理的關鍵節點,成立了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這是新一輪機構改革中成都的創新。

而在社區治理中,能否發揮社會力量的“鯰魚效應”,激活基層社會治理活力,讓社會運轉起來,這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靈魂。

“在和美社區,有民意的集聚平臺、社會企業、社區基金會等諸多元素,正是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系統舉措。”在參觀之后,郁建興對成都和美社區如是評價。在他看來,正是這些元素,將組織和群眾連接起來,運轉起來,這是成都的獨特經驗。

“成功的社區治理都有獨特的經驗,這些經驗又可具有普遍性。”郁建興表示,失敗的案例則是千篇一律的,比如缺社情民意集聚和表達的機制,缺少社區生活商業邏輯的機理,缺少社會力量自身自發發展的路徑。

基于此,郁建興建議,既要提煉學習成功經驗,也要結合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探索適合自身社區發展治理的獨特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 蘇娜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 社區治理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先锋资源不卡在线视频 |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三页 | 亚洲天堂男人2020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