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17:42:38
記者 胡琳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在服務平安保險業務長達16年后,李源祥將辭任平安集團聯席CEO、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等職務。中國平安在11月22日發布的一則公告,披露了這一信息。同日,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牌險企友邦宣布,擬聘任李源祥出任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接棒李源祥擔任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的,是扎根平安22年之久的現任平安集團首席信息執行官、汽車之家董事長陸敏,他將分管平安的保險業務及個人綜合金融業務。今年前三季度,平安保險板塊對集團的利潤貢獻超六成,面對如此龐大的業務體量,這位平安“老將”有何過硬本事?
中國平安表示:“陸敏先生對保險業務非常熟悉、專業,具有豐富的職業履歷,良好的國際視野,杰出的商業敏感度及變革管理和突破能力,是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的最佳人選。”
保險專家、轉型高手、創新進取……這些都是平安內部加諸這位接任者的“標簽”。
陸敏是不折不扣的保險專才,曾是平安人壽副總經理、平安健康險首任董事長及CEO,離任時為平安健康險留下40%左右的高端健康險市場份額。陸敏還是解決經營危機和業務轉型問題的行家,3年前,他臨危受命接管并重組汽車之家,最終創造3年凈利潤增長1.5倍、市值增長3倍的奇跡。陸敏也是職業履歷豐富的復合型人才,他留學英國,任職知名咨詢公司,極具敏銳的科技思維和創新洞見,在汽車之家首提數據化經營轉型,推行PMO(項目管理)工作機制,用實力自證。
2018年,在平安成立30周年這樣一個特殊年份,陸敏在平安內部拿了個大獎——中國平安一級勛章。在此之前,這個面向平安高管的獎項已經空缺了整整6年。
如今,中國保險市場的轉型改革進入深水區,平安保險板塊的轉型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這也是集團及平安保險業務管理層眼前的一場“硬仗”。陸敏再次接受重擔,他將帶領平安保險業務走向何方?市場正翹首以待。
1997年,陸敏從英國留學歸國。彼時,平安正執行一項面向21世紀的人才招募計劃。堅定走國際化人才戰略的馬明哲,面試了陸敏。
一位平安內部人士回憶,當時與陸敏一起參與面試的人有很多,他們都做了一套由麥肯錫出的測試題。后來,經歷層層考核,陸敏在那批人中獲得第一名,他由此加入平安。工科出身的陸敏,“學霸”“嚴肅”“一絲不茍”是他留給同事的第一印象。
加入平安后,陸敏擔任過平安壽險副總經理兼銀保事業部總經理、健康險董事長兼CEO的等關鍵崗位。他既是平安的“老將”,也是保險專家。
在他任內,平安成為中國保險業最早嘗試銀保銷售的公司,助力壽險業務版圖快速拓展。在陸敏的帶領下,銀保業務一度在平安壽險銷售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歷史數據顯示:2001年平安人壽的銀行保險保費收入20多億元,占據平安壽險首年保費的近1/3;2002年,平安“圈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10多家股份制銀行共計1萬多銀行網點,同年保費收入翻兩番達到96億元。
2005年5月,平安健康險公司成立,陸敏擔任首任董事長兼CEO。在其主導下,2009年12月,平安宣布與南非知名的健康保險提供商Discovery簽署合作協議,并因此獲得了Discovery在健康管理、產品設計、風險管理、業務系統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基于同Discovery的合作,2012年,陸敏在國內保險業首創“健行天下”Vitality健康促進計劃,該項目是國際上流行的健康獎勵計劃,不是單純賣保險,而是含在整個保險產品里,以積分獎勵的方式鼓勵客戶積極參加運動、戒煙等,保持身體健康。
“我們在2011年5月就引進了這個項目,希望借此改變國內健康險的經營傳統”,在2012年5月“健行天下”發布的那天,陸敏表露了自己的保險理想,“我們想借此積極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通過提供易懂、易用的技能和適宜工具,以提高全民健康科學素養。這是功在當下、利在長遠的系統工程。”
事實上,“健行天下”Vitality健康促進計劃正是平安人壽后續推出的“平安福+平安RUN”模式早期雛形。如今,“保險保障+健康管理”已成為國內眾多同業仿效的模式,并且已成為行業競爭新高地。
在2013年離任時,陸敏為平安健康險留下了40%左右的高端健康險市場份額,覆蓋國內34個城市的國內規模領先的3A公立醫院直結網絡。
對于陸敏過往的工作,平安官方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陸敏先生對保險業務非常熟悉、專業,具有豐富的職業履歷,良好的國際視野,杰出的商業敏感度及變革管理和突破能力。
得益于在保險領域的卓越的成就和公眾認可,陸敏在2013年接受哈佛商學院邀請,這是中國保險業首次入選世界一流商學院MBA課程。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在離開平安健康險后,陸敏晉升到平安集團戰略部門,開始負責頂層設計相關的工作,協助集團管理層推進“金融+科技”戰略下各板塊協同布局。正是那幾年,平安開啟了互聯網業務的加速度發展,不斷推進全球領先科技創新、構建著眼未來的生態圈。
2016年,為構建完善的汽車服務生態圈,平安控股汽車之家。在2018年中國平安科技開放日現場,陸敏回憶起了“臨危受命”的那個晚上。
“你去嗎?”2016年5月中旬的一個夜晚,時任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的陸敏接到了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電話。
沒有太多時間思考和準備。陸敏馬上動身,只身一人從上海飛到北京,出任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
當時,陸敏的處境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外界質疑的聲音很多,包括說“平安是野蠻人”“汽車之家已死”等。而汽車之家也面臨著經營上的挑戰,在電商風口的刺激下,汽車之家2015-2016年間的營收暴漲,但盈利能力急速惡化,股價快速大幅下滑。
在后來的一次訪談中,陸敏回憶說,“對我來講等于經營一個‘黑匣子’,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什么也不知道,就需要去面對。”
面對種種質疑,陸敏一直保持沉默。他認為,“說不如做”,但也暗下決心,要給出一個讓汽車之家更有發展空間的方向。陸敏挺住了,快速投入戰斗。
上任后,陸敏組建汽車之家新班子,并著手對汽車之家的業務以及外部環境調查研究,并開始跑市場。剛入行誰都不認識,他就讓下屬帶他去走訪主機廠。工作日要拜訪企業、組織團隊頭腦風暴,就用周末的時間考察4S店和二手車市場。
大約3個月后,經過梳理和調整,陸敏重新規劃了汽車之家“4+1”智能汽車生態圈戰略:車媒體、車電商、車金融、車生活4個業務板塊,“1”是數據+技術。陸敏決定將汽車之家從垂直媒體轉型為數據化公司:
在服務To C用戶端,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專業、更精準的學車、看車、選車、買車、用車及出行汽車生活相關的全程服務。
在To B端,建立商家云平臺,打造私有云,陸續接入主機廠云、經銷商云、二網云、二手車云、零配件云,汽車之家的云服務輸出能力更上層樓。
……
在艱難的汽車之家轉型歲月中,依靠敏銳的科技思維和創新洞見,陸敏展現出“復合型人才”優勢。
陸敏擁有英國Dundee(鄧迪)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加入平安前曾任職國際知名咨詢公司。他在汽車之家最早提出數據化經營轉型,并推行PMO(項目管理)工作機制,這快速打通了內部管理架構,大幅提升了經營決策效率。
經過20年耳濡目染,陸敏對平安的文化理解十分透徹,他在汽車之家內部經常提到三個詞語:執行力、危機感、包容。他還說,“我們永遠要比別人看得更遠,做今年,想明年,看后年,永遠這樣疊瓦狀前進,而不是只看門前這點事。”
蟄伏3年,陸敏成就了新的汽車之家。目前,汽車之家員工4000人,研發人員就達到了50%,陸敏成為一枚大數據和互聯網“專家”。
2018年開始,汽車之家的盈利結構從一魚兩吃轉向一魚四吃:廣告、線索、數據、金融。過去3年,汽車之家的戰略、組織、文化、團隊得到不斷升級和鞏固;與平安之間的協同不斷深化,成效十分明顯。
“陸敏是解決經營危機和業務轉型問題的行家。自2016年擔任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以來,基于對平安集團戰略和金融+科技板塊協同布局的深度理解,提出并升級汽車之家“4+1”智能汽車生態圈,帶領汽車之家在過去3年內取得顯著的轉型成效,凈利潤實現3年增長1.5倍,股價漲幅超300%”,中國平安如是評價陸敏。
回望過去20多年,在“華人保險教父”梁家駒及其繼任者李源祥的努力下,平安的壽險和產險都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品牌,得益于保險業務的輝煌成就和領先的科技創新應用,中國平安蟬聯全球一流保險品牌;李源祥還因為在中國保險領域的杰出貢獻榮獲2018年中國政府友誼獎。
“高處也是懸崖”。在另一面,平安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面臨著重重壓力。陸敏像3年前接管汽車之家那樣,需要再次迎難而上。
2019年,在行業結構調整的環境下,平安代理人規模出現負增長,新業務價值增長乏力。今年前三季度,平安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5%,而2018年同期曾取得19.5%的增速。
反觀主要同業,中國人壽逆勢而上,以咄咄逼人之勢持續加大人力隊伍建設力度,新業務價值擴大到兩位數增長,達到20.4%。一降一增,給平安壽險業務帶來不小的壓力。盡管市場理解,平安壽險正在經歷業務節奏調整、產品調整、代理人調整及組織架構調整四大升級,這些調整什么時候結束,能否盡快產生明顯效果,以及平安壽險過去一直比較注重價值增長的經營理念,能否成為持續穩定增長、護城河更加穩固的平臺,都是陸敏面臨的新考驗。
壽險之外,平安傳統強項車險業務的高增長也漸成往事。隨著銀保監會“費改”大幕的落地,平安產險的業績“雙優”(綜合成本率和保費收入連續十年優于同業)也面臨考驗。
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結束連續7年的上漲,轉為下跌。2019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3.7%和12.4%。新車銷量受挫,勢必影響車險業務的新增保費。如何破局?近幾年,非車險業務成為行業尋求的新增長點。
今年前三季度,“老三家”的非機動車輛保險在整體業務中的占比在不斷增加。以人保財險為例,前三季度非車險保費占比達到42.98%;太保財險、平安產險的非車險業務占比分別為32.85%、29.56%。顯然,平安在非車業務這一“藍海”中不算突出,如何在當前激烈競爭的非車市場中重塑自身的產品、服務和品牌優勢,平安產險還有更硬的骨頭要啃。
此外,在平安的科技轉型進程中,諸多領先科技已經在代理人招聘、展業等場景中運用,車險的查勘定損以及理賠的精度與銷量也得到極大提升,這在業內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但更值得期待的是,科技如何才能真正轉化為平安保險業務的不可復制的優勢和價值,比如提升代理人的留存率、產能、收入,非車險業務有價值的高速增長,以及建立平安保險業務板塊數據化經營、智慧化經營的高階平臺,這也是陸敏需要面臨的重要考題。
馬明哲曾說,“迎難而上,是成就百年基業的唯一武器。”所謂迎難而上,講的是利用困難的時機做調整,在克服困難之后再上新臺階。
陸敏能否復制汽車之家的成功轉型經驗?能否引領平安保險業務新一輪發展?也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