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輪播

每經網首頁 > 推薦·輪播 > 正文

劉慈欣:《流浪地球》的冒險成功了,但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每次冒險都成功…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2 17:46:07

每經記者|杜蔚 董興生    每經編輯|杜毅    

從鉛字到光影,科幻作品的影視化已經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尤其是今年大火的《流浪地球》誕生后,圍繞這一話題,引發更多討論。

11月22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開幕,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也現身成都。這一次,劉慈欣一改此前的“靦腆”,暢談起他理解的科幻影視和科幻文學。

科幻特別獎頒獎儀式上劉慈欣(右二)和阿來(右一)等人相談甚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科幻作品進行影視改編,應該忠于原著還是大膽改編?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究竟應該軟一點,還是硬核一點?圍繞這個話題,劉慈欣、上海交大教授江曉原、《流浪地球》制片人龔格爾等展開了一場激辯。

中國科幻作品改編  原本只面對科幻迷的作品現在要面向大眾

這一年與《流浪地球》有關的話題層出不窮,用導演郭帆的說法就是,“被這個小破球折騰了一年”。有觀點認為,原著作者劉慈欣的作品更加硬核,而電影《流浪地球》比較軟。由此也產生了一種爭議,對科幻作品進行電影改編時,“軟一點好還是硬核一點好,是還原度高一點好還是創新多一點好?”

對此,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認為,對于科幻作品的影視改編,“還是大膽地改好”。“舉個例子,比如萊姆的小說,有兩部改編作品。第一部的做法是亦步亦趨,把小說里的故事照著來了一遍。第二部就大刀闊斧地改編,甚至主題都改了。”結果是,第二部流傳更廣。

“跟原著亦步亦趨,可能是一種枷鎖,我覺得沒有必要一定忠于原著。”江曉原說,電影《流浪地球》相對原著,“去掉了一些故事線,但主題沒變”。他覺得,電影還可以更大膽地改。

 《流浪地球》制片人龔格爾(左二)、上海交大教授江曉原(左三)、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右二) 、《科幻雜志》副主編拉茲(右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作為《流浪地球》制片人,龔格爾的感觸更深。“關于軟和硬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如果太硬,觀感上會痛苦一點,但喜歡的觀眾會特別喜歡,也容易打造一個經典。”但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就難以取得好效果。龔格爾直言,做《流浪地球》項目時,面臨資金緊缺的壓力,“希望能不虧本”。電影最終呈現的面貌,也是基于市場的考慮。

“《流浪地球》這個電影,我肯定是滿意的,大大超出了包括我在內很多人的預期。”原著作者劉慈欣毫不諱言對電影改編的滿意,他曾說過,原本以為國內大概5到10年之后才能出現這類電影,取得如此成績,完全沒有想到。劉慈欣甚至開玩笑說:“今年過的春節是我這輩子過得最好的春節,也是最高興的春節。”

具體到電影改編,劉慈欣認為,科幻電影應該有合理的配置,“一部分是從文學作品改編的,另一部分應該是原創的”。但目前的科幻電影,“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科幻小說IP改編而來的,這折射出科幻編劇的短缺”。

至于影視改編應該忠于原著還是做出大的改編,劉慈欣說:“我贊同作出比較大的改編,因為小說和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學形式,而電影所受到的制約,是寫小說的人完全沒法想象的,尤其是高成本電影受到的制約尤其多。”

“電影面對的觀眾和科幻小說的讀者是完全不一樣的,高成本電影不能只面向科幻迷,必須面向所有的觀眾,在這個大前提下,必須把寫給科幻迷、科幻讀者看的作品,變成讓所有層次的觀眾都能接受的作品。”劉慈欣說,要做到這一點難度十分大。

而要讓所有觀眾都能接受,就必須對作品進行改編。“幾個創作團隊都問過我,你作為原作者,這么改編你滿意不滿意?我說,我滿意不滿意根本無關緊要,關鍵是觀眾滿意不滿意,如果讓觀眾特別滿意、特別能接受的作品,我們原作者一般是不會滿意的。”劉慈欣坦言,“但是這個無關緊要,必須得面向觀眾。”

關于科幻作品的軟和硬的問題,劉慈欣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我們對所謂的硬科幻可能有一定誤解,一篇科幻小說里充滿科學知識就是硬科幻?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科幻軟硬更多的在于思維方式,而不在于里面有多少知識。”劉慈欣覺得,更合理的狀態應該說百花齊放,“各種風格的作品都有”。

中國科幻電影最強競爭力  中國本土作家的作品 有我們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雖然《流量地球》已憑借46.55億元的票房成績,一舉登上中國影史第三的寶座,但中國的科幻電影和好萊塢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在近日舉辦的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上,《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現場透露,正在籌備《流浪地球》續集,目前還在梳理故事和觀眾調研結果。并直言,在做完第一部之后,感到了和好萊塢工業之間深深的差距。“我們在制作上跟他們差了25年到30年。”郭帆說。

那么,中國科幻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很多人對于好萊塢科幻電影和中國科幻電影采取了雙重標準,這是源于他們腦子里的錯誤觀念。”江曉原直言道,面對一部好萊塢科幻電影時,不少觀眾首先想到的是跪拜,而在看中國科幻電影時則會先去挑刺。

因此,江曉原強調國人要有科幻自信,創造中國人自己主張的科幻電影,首先就是改變觀念,而不是忙著找一些技術性的差別,”技術上的距離我覺得很容易彌補,但是觀念上的改變更重要。”

盡管在視覺語言上,目前中國科幻電影與好萊塢存在較大差距,但也有自身優勢。“中國本土作家在創作科幻小說時,思想、起源,包括對整個世界的構建,都有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思考和智慧。我認為這一點是中國科幻電影跟好萊塢最大的不同,也是我們最強的競爭力。”對此,龔格爾認為在創意方面我們是得天獨厚的。

站在科幻創作者的角度,劉慈欣敏銳地觀察到了《流浪地球》和好萊塢科幻電影的一個重大區別——好萊塢科幻電影不敢用特別新潮的創意。

劉慈欣簽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好萊塢有一整套完整的篩選體系,最后選出的劇本,里面的科幻創意都是非常成熟的創意;這是經過對大量科幻小說的分析后,最終證明觀眾能夠接受的一些創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是一個很老套的創意。”劉慈欣認為,好萊塢制片商十分謹慎,對于特別新的、讓人震撼的科幻創意一般不敢使用。“我當時對《流浪地球》最大的擔心就是,使用了一個在科幻中很罕見的創意:把地球當做一個宇宙飛船去推動。這種創意在好萊塢是絕對不會被采納的。”

從票房和口碑來看,《流浪地球》的冒險最后成功了。“但是我們以后的電影,不可能每一次冒險都能成功。所以,我覺得我們和好萊塢的差距其實在于數量上的差距。”劉慈欣說。

書迷排長龍等候劉慈欣簽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所以,不管是科幻小說還科幻電影,想出經典之作,都不可能只憑著幾部作品,這需要建立在數量的基礎上。“好萊塢有大量的作品,有一套成熟的作品生產工業體系,而我們現在缺的就是這一點。無論是科幻小說或是科幻電影,都需要有大量作品出現,才能穩定涌現出經典之作。”

不可否認,中國觀眾已經被好萊塢科幻電影教育了十多年,但事實上科幻電影有多種的可能和表達形式,所以不要沉浸在好萊塢的套路里,中國科幻電影要有自己的主張才能更好的成長。“我們不能說一部作品打開科幻的大門,下一步作品又把門關上了。”劉慈欣認為,“中國科幻電影縮短與好萊塢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工業體系,然后成規模地生產出大量的科幻作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日本∨a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亚洲网站入口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首页 | 欧美一级日韩国产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