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8 20:04:02
用10日線和30日線組成的均線模型,10多年一共才“交易”38次,每年也就不到3.5次的交易頻率,而年化收益率卻達到22%!通過今天的文章告訴你,A股市場就是一個波段的市場,我們在交易時就不要浪費時間成本,只用趨勢的邏輯去看待這個市場就OK。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量化神棍局,最親民量化投資團隊,我是局長。
今天給大家錄制了四期視頻,讓我們聊一下如何用量化工具來幫助大家提高投資的獲勝概率。
當我們一聽到量化,可能第一感覺就是高大上、深奧,似乎只有機構才會用量化投資。其實不是這樣的。量化投資的本質就四點:一是統計市場數據,二是提煉數據規律,三是驗證投資構想,四是理性制定決策。
我們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上有專欄文章(大家可以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在分享市場量化數據的同時,也會分享一些投資感悟和操作技巧。
從2017年4月,“量化透市”模型投入實戰以來,該模型表現出了良好的市場貼合度和拐點精度。
錄這個視頻的目的,也是想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此系統,也順便了解下我們的團隊到底在從事怎樣的量化工作。
本系列視頻一共分為四期,從今天到本周四,每天一期。今天我們就講《趨勢投資為何是中國股民的最佳選擇》。
第二期,我們就會分享:如果進行趨勢投資,依然沒有讓你實現持續盈利,那么你的問題出在哪里?或者說大部分虧錢的股民,他們的致命弱點到底在哪里?
第三期,我們會介紹“量化透市”系統為什么這么“神棍”,從而揭示出量化投資相對于傳統投資的先進性和優越性。
第四期,局長將引導各位如何運用“量化透市”系統,進行投資決策或者波段操作,從而實現持續復利的效果。
本期視頻,請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收看。
今天我們來講第一課——趨勢投資是當下A股股民的最佳選擇。為什么局長會這么說?因為市場風格是由市場參與者的構成決定的。
去年11月份,海通證券有一份研究報告稱:A股的個人投資者占比是40.5%,而機構投資者占比是31.5%。而作為成熟市場的美股市場,個人投資者占比只有4.1%,機構投資者的占比達到了93.2%。
也就是說,在A股,目前依然是散戶占比較多的市場,而美股則是專業投資者主導的市場,這也決定了兩個市場的差異和投資風格的迥異。
關于情緒主導市場,局長還要展開說一下。因為A股有40%以上的個人投資者,他們中的絕大部分,無論是在理論體系、操盤經驗,還是在情緒控制能力上,都遠遠弱于機構投資者。
所以,在面對市場波動的時候,個人投資者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一種更為感性、更為極端的應對方式,而機構投資者的應對方式就表現得更為理性和建設性。
中登公司曾經發布過一組數據。自然人A股賬戶,在2009年末有5千多萬,但到了2018年末,這個數據就飆到將近1億5千萬。也就是說,A股有65.8%的投資者,他們的股齡在十年以下。
就局長的了解,這部分投資者在專業投資領域的體系建設,也是很薄弱的。那我們再來看A股各大指數,在這十年,他們的表現又是如何?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股市量化數據。
從2009年到現在差不多11年的時間,這11年的A股各大指數表現,其實是并不盡如人意的。包括上證指數的凈值,這11年下來還是虧8.5%,深證凈值更離譜,將近虧了30%。
上面就是這11年來各大指數的年化收益情況。表現得比較好的是創業板指數,這11年來也就跟銀行的固收理財差不多。
局長做了一個參考基準——GDP,這11年下來GDP的平均增速大致為6.99%,所以如果長期持有這些股票,或者說長期持有指數,我們的收益率可能連GDP都跑不贏。
那我們來這個股市干嘛?我們是來送錢的,還是來增值的?
這是港股和美股這11年來的表現,港股的表現要差一些,恒指復合年化收益率為1.83%,道指為8.96%,納斯達克指數為9.34%,標普500指數為12.27%。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成熟市場跟新興市場之間的差異,持股和波段操作的差距是不一樣的。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股市量化數據。
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很多人說:“那我不買指數,我買個股可以吧,我買貴州茅臺,我買格力電器,我買萬科A。但是,你真的買了茅臺嗎?很多人都說格力好,你真的買格力了嗎?很多人都說銀行很棒,你真的買銀行股了嗎?事實卻是絕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會買。
拋開所有的財務知識,拋開所有的投資技能,就隨機選一個票,然后買進去放十年,看十年后能不能跑贏GDP。
事實是,十年以后,跑贏GDP的公司(如果你隨便買),概率只有25.5%,連30%都沒有。統計數據是3534家公司,樣本是足夠的。
在這3534家公司里,跑贏GDP也就是年化收益率超過7%的公司,占比只有25.5%;而跑贏14%年化收益率的公司,占比僅為9.08%,連10%都沒有,所以現在市場上講的一些投資理論,可能是有誤導性的。
我們都以為自己會去買茅臺、格力,但我們固有的交易行為,讓我們不可能去買這些公司。
因為我們嫌他們漲得慢,我們嫌銀行股漲得慢,我們嫌茅臺貴了,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好公司,但大家可能不會買,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
說明大部分股齡低于十年的股民,他們的投資體系大多都不成熟。沒有經歷至少十年完整牛熊周期的沉淀,我們是不會看到價值的形成過程,或者說學到發現價值的方法論,自然也就不具備長期持股的投資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十年里不能浪費時間成本,我們該怎么做?那只有波段投資,而且A股市場的一個特征,是非常適合我們去做波段的。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股市量化數據。
通過剛才的數據統計,基本上就可以下一個結論:長期持有式的投資風格,它并不適合大部分投資者,因為我們沒有專業能力去識別哪些公司適合長期持有,哪些公司不適合,但趨勢投資的普適性就比較強,而且很適合情緒主導的市場。因為情緒主導的市場,意味著更快的價值兌現和更劇烈的市場波動。
這不是局長的理論經驗,它是有數據支撐的:
2009年至今,平均振幅,也就是波動率,排在前面的分別是中證500指數、深圳成指、創業板指數、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上證指數,而納斯達克指數、道指、標普500指數都排在后面。
這說明A股市場就是波動明顯的市場,就適合波段投資。每年波動率那么大,而我們卻買了不動,浪費時間成本。
而且從投資者構成來看,A股是情緒主導的一個市場,那就意味著當我們發現一塊價值洼地的時候,所有的資金都會蜂擁而至,把那塊價值洼地給兌現,短時間內就能把它未來幾年的業績兌現了。
前面我提供的數據,已經客觀地反映了A股市場適合趨勢投資。當我們有這個認識的時候,制定下一個投資策略,就會容易得多,而且明確得多。
當我們用趨勢投資的體系來這個市場做交易時,會發現A股有很容易識別的趨勢規律,就是每年它會有2波~3波的趨勢行情,這也就是局長之前一直在提的“躺贏”行情、“吃肉”行情。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股市量化數據。
在本周三(11月20日)的文章及視頻中,我將會詳細地給大家分享,為什么A股市場每年有2波~3波的趨勢行情?因為它有很完整的數據體現,能客觀地反映出市場客觀規律,而且A股就在這個規律下來回擺動,不停地重復,每一次它的客觀條件或者說指標的顯現都會很明顯,很有規律性。
當你明白這種思路后,我們就不會輕易相信”我要長期持股”的決心。在沒有專業能力的保護下,你長期持有一家公司,那其實是很危險的。
局長這里引入一個比較簡單的波動模型,也就是10日線和30日線的均線組合。當我拿這個均線模型去“交易”上證指數時,就這10多年“交易”下來,凈值居然能達到9!也就是說,十年賺了八倍,年化收益率達到22.15%。
對比長期持有的話,每年要虧0.8%。趨勢交易的優越性,就得到了比較好的體現。
另外,很多人對趨勢交易會有誤區:“我又不想經常交易,又不想頻繁交易……”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謬論。
用剛才說的10日線和30日線組成的均線模型,10多年一共才“交易”38次,每年也就不到3.5次的交易頻率。這算頻繁嗎?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每年A股市場會有2波~3波趨勢波段的機會。
局長只是想通過今天的文章及視頻告訴你,A股市場就是一個波段的市場,我們在交易時就不要浪費時間成本,只用趨勢的邏輯去看待這個市場就OK。
明天發布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上的第二集,局長將分析投資者的虧損共性,通過分析虧損原因,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