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區域經濟

每經網首頁 > 區域經濟 > 正文

專訪賽迪顧問副總裁趙衛東:科創能力發展不平衡,需發揮產業鏈協調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0 21:55:23

趙衛東認為,從創造增量的角度來說,完全可以拋棄存量的顧慮。因此大小企業是一樣的,而且小企業有它的優勢,它在創新過程中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規制,那么表現出來的就是對市場機會的反應速度更快,可能動用資源的效率更高,然后在創新的進程上面,它反而可能會更快。

每經記者|劉玲    每經編輯|宋思艱    

11月8日,中國資本市場的年度盛宴——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第八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成都開幕。在當天下午進行的“2019中國科創資本高峰論壇”上,每日經濟新聞和賽迪顧問聯合發布了《上市公司(含海外)科創能力百強榜研究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論壇結束后,賽迪顧問副總裁趙衛東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專訪,進一步探討了白皮書提到的目前市場上科創能力的評價體系、我國科創能力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中國企業科創能力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等問題。

賽迪顧問副總裁趙衛東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趙衛東表示:從靜態數據的分析來看,大企業確實科創能力更強,但從創造增量的角度說,小企業具有對市場機會的反應速度更快、動用資源的效率更高等優勢,科創能力不可小覷。另外,科創能力的確存在區域之間的差距,首先要正視這種差異,現在在各種政策引導之下,大量的資源正慢慢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

大企業是科創能力領軍者,中小企業不容小覷

NBD:聯合發布的白皮書稱,上市公司科創能力百強榜是從科創環境、科創投入、科創產出、科創成效這四個維度進行評比。請問這四個維度中哪幾個較為關鍵?

趙衛東:從評價體系來看,這四個維度是一個系統。從權重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是科創投入和科創產出占比較大。一個企業的科創能力的培養,從內部邏輯來看,前提是要有科創資源的獲取能力,你沒有資源獲取,就沒有“彈藥”投入。科創產出就是投入了資金、精力和相應的設備等資源之后,需要有專利、知識產權等產出。

當然,從產出最后轉化成經濟效益來看,有再多的專利、知識產權,終歸要在市場價值方面去體現,要讓企業的業務線越來越長,范圍越來越廣,效益越來越好。然后,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要給股東有回報,可以一年見效、兩三年見效,甚至十年見效,但是最終要給我股東兌現,你不能光有專利這些東西,沒辦法把它變成效益。

NBD:科創能力的主流評估思路中,國內側重于定量評價,國外側重于定性評價。在你看來,這兩種評估思路各有什么優缺點?

趙衛東:這兩種評估體系各有千秋。定量的優勢是更加客觀公允,它是數據說話;在難以用數量簡單去評估的情況下,就涉及到定性地考量標的前景突破性、重要性、對產業的顛覆能力,這方面定性可能更有價值。但定性最大的缺點就是沒辦法特別客觀,可能要受不同評判者的思維、視角和模型等影響。

所以說最好的評價方法一定是綜合這兩種評估思路,形成一個更加科學、完善的系統。就像一些生物醫藥企業一樣,在進行重大技術攻關的時候,可能周期會非常長,各個藥廠的技術路線也不一樣,所以可能沒有辦法短期內去可控地預見成果,也不可能短期內粗暴地給它一個結論。所以說對于一種前瞻性技術、某一專業領域市場的分析,只能是定性評價。

NBD:白皮書提到,大型企業將成為中國上市企業科創能力的領軍者。當資本、人才等資源不斷向頭部企業聚集的時候,未來是否會形成兩極分化的局面?

趙衛東:目前從一個靜態數據的分析來看,大企業確實是科創能力更強,但這只是一個靜態的狀況。它不一定會產生資本、人才等集聚的虹吸效應。因為首先對科創我們要理解到位,“創”意味著:超越已有,創造新增量,發現新機會,共享新市場。

那么,從創造增量的角度來說,我們完全可以拋棄存量的顧慮。因此大小企業是一樣的,而且小企業有它的優勢,它在創新過程中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規制,那么表現出來的就是對市場機會的反應速度更快,可能動用資源的效率更高,然后在創新的進程上面,它反而可能會更快。

再從產業鏈的分布來看,目前任何一條產業鏈都存在一個大中小企業協同的問題。一個產業鏈上一定會有那么一兩個龍頭企業,但是大量的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就是圍繞大的企業直接或間接地發生各種配套和協作關系,它們分布在產業鏈的不同鏈條環節上。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大企業和中小企業是命運共同體。

產業環節轉移可平衡地區間差異

NBD: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企業的科創能力存在明顯差異。東部地區擁有百強榜91%的企業,而中部、西部地區企業數量較少。這種科創能力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局面,是否有措施可以改善?

趙衛東:首先我們得正視這種差異,不同的區域可以簡單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那么,首先科創是需要資源支持的,而大量的科創資源目前為止都以東部地區為主,中西部要薄弱得多。這是一個現實,我們不能回避它。從現在國家的戰略導向來看,我們已經意識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所以在各種政策引導之下,現在大量的資源正慢慢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

除了政府的政策因素,從市場的內在規律來看,東部地區資源密度雖然非常高,但是也面臨環境、生活成本等各種企業經營壓力,成本可能比中西部地區企業都更高,這也會產生一個企業自發的、基于市場導向的一種流動。所以我覺得最理想狀態就是我們轉移這部分企業的時候,順帶把這種東部企業的科創能力,從東部向中西部逐步轉移,慢慢實現一個均衡。

NBD:就像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把大數據中心往貴州那邊轉移一樣?

趙衛東:對,這是產業鏈中產業環節轉移的問題。比如東部可能是研發為主,大數據產業對能耗、氣候條件的要求都很高,那么西部恰恰有一個優勢,所以他們不妨把這個環節放在那兒。這樣的話,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來說,東西部不是分割的,這樣也可以有效地去平衡地區間的差異。相當于國際貿易領域里面的比較優勢,不同的區域一定有自己比較的優勢,然后我們通過產業鏈把這個環節連起來,然后不同分工,最后獲取一個系統成效最好的結果。

NBD:你演講中說到,在產業的層面上,我國的上市公司在醫藥、電子信息行業的研發強度與發達國際差距很大。但是,在白皮書中,研發強度上榜最多的也是這些信息技術企業和生物醫藥行業,這是為什么?

趙衛東:這恰恰說明我們國家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我們正在覺醒、正在崛起。我國在某些領域的基礎的確比較薄弱,我們的科創能力跟世界先導性地區和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知道了這些短板就要把它補齊,然后要突破瓶頸,提升整體實力。

所以,這是一個驚喜的發現,在醫藥、電子信息行業中,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但是這些產業的研發也在不斷發展。我們意識到了不足,我們正在不斷地大投入,然后去追趕他們。在現實角度來說,這個趕超的過程可能是比較漫長的,但只要我們發現了不足,然后有意識地去彌補,不斷地去努力、投入和探索,第一步先縮小差距,第二步再進行追趕,第三步實現趕超。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創板 科創企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h网址免费入口 | 色婷婷综合精品中文在线 | 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无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