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31 21:15:10
盡管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第二屆進博會卻規模更大、質量更高、參展商和采購商數量更多,這充分體現了全球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對中國市場的期待,而中國也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莊嚴承諾。
每經評論員 張懷水
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拉開帷幕。
10月29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商務部吹風會上表示,本屆進博會企業展總展覽面積33萬平方米,由各國的參展商展示商品、技術和服務,實現“買全球、惠全球”。涵蓋了裝備、消費、食品、健康、服務等五大板塊、七個展區,來自150多個國家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
王炳南特別提到,首屆企業展和國家展總面積30萬平方米,今年第二屆進口博覽會達到了36萬平方米,其中企業展從27萬平方米增加到33萬平方米,兩次擴大展覽面積仍然“一展難求”。
“一展難求”,這不僅折射出中國的巨大魅力,也展現出中國市場的無窮潛力,和中國與全世界共同發展的信念。
這一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創舉,體現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見證著中國謀求與各國互利共贏的誠意,彰顯著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給全球經濟和自由貿易秩序注入信心和動力。
盡管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第二屆進博會卻規模更大、質量更高、參展商和采購商數量更多,這充分體現了全球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對中國市場的期待,而中國也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莊嚴承諾。
“一展難求”的背后是中國營商環境邁上了新臺階。
近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由去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并連續兩年被世行評選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個經濟體之一。
聚焦國內,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表決通過,為構建法制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利支撐;6月,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出爐,并于7月30日起開始實施,服務業、制造業、農業等多個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門檻;8月,上海啟動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全國自貿試驗區的總數增長至18個,為外資“跑步入場”提供更加寬廣的平臺。
“一展難求”映射出中國經濟的韌性。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進博會的“火爆”所展現出的,是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巨大吸引力。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2019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4%。其中,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78億元,同比增長9.8%,單月消費增速創15個月以來新高。
中國國內旺盛的消費需求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外國投資者、外貿企業開拓中國市場提供了信心。
“一展難求”彰顯了中國與全球主動分享改革開放紅利的大國姿態。
此次進博會,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前來參展,也有最不發達國家企業前來參展,每個最不發達國家甚至可申請使用兩個免費標攤。中國愿意同全世界伙伴共同發展,為世界經濟巨輪的前行貢獻力量。
早在201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國就已明確提出“積極增加進口”。此后,國務院辦公廳于2014年發布《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2017年5月14日,中國領導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此后,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中國以不同方式重申了主動擴大進口的政策舉措。
主動擴大進口,一方面能夠把中國的發展成果和紅利更多惠及全球,體現大國的責任擔當,尤其在當前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的背景下,能夠讓更多國際伙伴一同搭乘中國快車,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和紅利。
另一方面,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國內市場活力,讓更多國外的優質產品、服務、企業進入中國,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和創造力,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激發進口潛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是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動適應。但這不僅是中國的獨唱,更是各國的大合唱,是全世界的巨大機遇。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