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0 09:35:23
周末去了一趟灃河入渭口,風光很是迷人。
早些年,這里還是沙坑遍布、污水橫流的畫面。西咸新區能源金貿區成立后,下功夫將此打造成了濕地生態公園。眼下時節,粉黛亂子草迎風搖擺,如織游人漫步于粉妝天地間,的確是閑暇游賞的妙地。
置身于此,目力所及,水天樓影,仿佛可以聽到城市生長的聲音!
當然,理性而言,討論“西安未來十年的動能與生長”,是更為必要的話題。
一個重要現象在于,官方近期在生態、民生、城建等維度,密集釋放加碼信號——話題不妨由此背后邏輯開始……
最大蛋糕就在眼前
供給結構、需求結構、金融結構相繼調整之后,中國經濟逐步觸底,進入中速增長時代。
擴大內需和有效投資,眼下被視為新動能之源。
有學者提出,應通過10年左右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中國目前中等收入群體大概4億人)。
“10億人尚未坐過飛機,5億人還沒蹲上馬桶,讓他們坐上飛機,蹲上馬桶,是中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增長來源。”
動力聽起來很澎湃,關鍵是怎么釋放的問題。
主流聲音紛紛指向城市化!
城市化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內涵——當前,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之外,以合肥、武漢、成都、西安、鄭州為代表的一批內陸城市,也正在帶動周邊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快速崛起。
大都市圈模式能夠帶來諸多利好。
如疏解城市核心區擁堵的人口和資源,化解城市病;降低城市房價,進而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和發展成本;城市核心區域發展高端服務業,制造業和部分中低端服務業轉移到周邊小鎮,進而降低制造業成本……
更重要的是,核心城市功能疏散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可以吸納更多人口進入,特別是農村居民進入城市地區,匯入現代化的生產和生活體系,這同時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
據有關分析,中國將會形成一批3-5千萬人的大都市圈,上億人口的城市群、城市帶。
最大動能也將由此釋放!
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最重要的基建范圍應該放在大都市圈,其實際效益是最好的;其次是住宅和其它公共設施建設;還有服務業的空間拓展……
具體到西安,像西咸新區,尤其作為大西安新中心新軸線建設核心承載區的能源金貿區——這類在大都市圈建設中具有突出定位的板塊,近年來之所以熱度持續走高,邏輯即在于此。
怎么搶食的問題?
大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固然是大勢所趨,但憑什么你這座城市能夠吸引更多人去“蹲馬桶”,進而刺激基建、消費等新動能釋放,而非他城?
所以說,蛋糕都看在眼里,關鍵還在于搶食的問題。
“過去依靠產業吸引人、人繁榮城市的發展邏輯,如今已轉變為優質城市生活吸引人、企業跟人走;發展理念也在轉變,上半場追求速度、效率,下半場追求平衡,以人為本,社會結構、生態文明等的平衡。”
這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的觀點,很大程度上,也是客觀現實。
道理不難理解,資源環境約束瓶頸越發收緊,過去不計成本的資源消耗方式難以為繼;同時,隨著城市債務風險和房地產健康發展環境的需求,傳統土地財政模式亦亟待改變!
換句話說,重生產輕生活的城市建設模式,正在成為過去式,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提高,人才區位論的概念已經在人口分布、人才流動研究中出現,其重要指向是公共服務……
過去兩年的全國“搶人大戰”,西安是收割紅利的勝出者。但顯然這是一場持久戰,進入現階段,西安圍繞“提升收割和消化能力”,勢必還需要進一步加快布局。
此前一段時間,西安主政者密集調研,從生態保護,到教育工作,再到高新、灞橋、經開、高陵、臨潼、曲江、西咸新區,包括重點關注能源金貿區灃、渭河治理……
及至近期“十項重點工作”、全市教育大會等等,不難看出,生態、民生、產業、城建等維度,越發被置于突出位置,加碼力度空前。
撥開“唯GDP論”的紛擾,這大概正是西安搶食未來10年最大蛋糕的邏輯!
解剖一只“麻雀”
最近一段時間,西安各板塊,尤其開發區,紛紛提出民生、教育、生態等維度的發展新目標,且進展迅猛,頗有趕超之勢。
如此現象無疑令人樂見!
因為基于大都市圈建設,未來十年的新動能收割進程中,開發區將承擔更大使命,同時也必然是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當你漫步于灃河入渭口的粉黛亂子草間,會越發意識到,以能源金貿區為代表的一些板塊的做法,其實早已抓住這種邏輯的精髓。
早在2016年初,西咸新區尚未托管之際,其已按照“柔性治水、系統治河”理念和“城中河”定位,主動將灃渭河治理工程從50年防洪標準提高到100年,并發掘兩河歷史文化底蘊,將它作為生態景觀、文化傳承工程來打造。
直到一年后,大西安格局成型,“城中河”概念才得到印證。
回想當初,假如缺少規劃前瞻性,以及“生活吸引人、企業跟人走”的城市發展新邏輯不夠堅定,那遺憾恐怕真是歷史性的!
這種前瞻性,其同樣付諸于1500畝的金灣濱水生態公園,和1300畝的灃河濕地生態修復項目。
如今,能源金貿區灃、渭河治理,作為西咸新區的城市名片,被視為全市“河湖長制”工作典范。在煙波浩渺、水綠融城的映襯下,大批區域總部、金融機構陸續落戶,包括前不久,兩座200m+超高層地標動工……
歸納其邏輯,大概就是堅決奉行“先生活、后生產”,“早配套、高配套”,“讓學校、醫院、商業、文化、體育等民生配套項目走在前面”。
這片41平方公里的區域(能源金貿區片區+文教園片區),規劃中小學學校共37所(含現有12所學校),總用地面積近2000畝;醫療項目規劃用地7處,床位7000個。
在“優質生活吸引人、企業跟人走”的趨勢下,如此比例尺度,對于大西安新中心新軸線建設核心承載區的成長而言,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據悉今年以來,在西咸絲路國際婦幼醫院、西咸新區國際教育學校等項目落戶的基礎上,能源金貿區又陸續交付、開工了多所醫院和學校。
于西安提升“紅利收割和消化能力”的新階段,有必要解剖一只“麻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