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4 22:48:0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2018年8月全國互金整治辦發布《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后,多地已開始對惡意逃廢債進行嚴打。
每經記者 謝 婧 每經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江西地方金融監管局”)在其官微上發布《關于對網絡借貸惡意失信行為進行聯合信用懲戒的提示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2018年8月全國互金整治辦發布《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后,多地已開始對惡意逃廢債進行嚴打。
江西地方金融監管局在其官微上發布的《公告》表示,根據國家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對惡意逃廢債的網貸借款人、出險平臺失聯跑路的高管人員等失信人要實施聯合信用懲戒。
其中提到,網貸借款人要按時足額還款的義務,不會因網貸平臺倒閉而滅失。無論網貸平臺是否正常運營,各網貸平臺的借款人都要積極履行還款義務,避免因未及時足額還款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江西地方金融監管局表示,各網貸平臺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增強風險防控能力,幫助出借人追討債務,維護出借人合法權益。
《公告》顯示,各地各級網貸整治辦將把惡意逃廢債的網貸平臺失信借款人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并通過網站予以公示。相關部門將共同打擊跑路失聯等失信行為,共同打擊逃廢債行為。
此外,江西地方金融監管局還特別提醒網貸平臺出借人要主動樹立理性投資觀念,切實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充分了解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成熟理性明白投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2018年8月全國互金整治辦發布《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后,多地已開始對惡意逃廢債進行嚴打。如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上海互金協會”)于2018年8月30日發布了《上海市網貸行業失信信息錄入規則(試行)》,其中提到,上海互金協會將根據網貸機構提供的惡意逃廢債等失信信息,匯集后報送并錄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
2019年2月,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以下簡稱 “北京互金協會”)發布《關于公示北京市網貸機構逃廢債借款人及機構名單的公告》,該份公告表示,北京互金協會于2019年1月發起成立了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聯盟(下稱“聯盟”),聯盟將聯合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北京市網貸機構、資產處置機構等相關部門,探索多種工具和形式打擊逃廢債,利用技術賦能,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催收系統。
201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深化執行改革健全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的意見——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綱要(2019—2023)》中提到,要完善失信懲戒系統。通過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及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與公安、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文化和旅游、財政、金融監管、稅務、市場監管、科技等部門以及有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公共信用信息實現資源共享。
在2020年底前完成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嵌入各聯合懲戒單位“互聯網+監管”系統以及管理、審批工作系統中,實現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自動比對、自動監督、自動懲戒。細化信用懲戒分級機制,根據比例原則對不同程度的失信行為采取相應力度的懲戒措施。
對此,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認為,將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信息納入征信系統有利于督促借款人還款,震懾想要拖欠還錢的借款客戶按時足額還款,從而降低網貸平臺催收回款壓力,進一步減少暴力催收發生概率。此外,該舉措有利于保護P2P網貸平臺及投資人的權益。從國家信用體系層面看,懲戒失信人有助于構建信用社會,促進金融業務健康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