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3 19:12:16
虛擬YouTuber在2017年開始爆發,兩年多的時間,YouTube上的Vtuber已經數以千計。有數據顯示,日本的虛擬偶像已經有超過6000個,而真實數字或許比這更多。不單有數量的激增,Vtuber也引來了企業和資本爭相入局。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年以來國內關于虛擬偶像的消息不少,其中在粉絲內部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全球第一虛擬主播”絆愛(Kizuna AI)正式來到中國,并且引發了大量爭議的事件。
另一方面,隨著資本的不斷入局,尤其是一些大玩家的入場,虛擬偶像在國內的發展也已經到了箭在弦上的關鍵時刻。
下一步,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虛擬偶像,即Vtuber,由virtual(虛擬的)和YouTuber(視頻制作者)變換而來,即虛擬視頻制作者。擁有虛擬的角色形象與設定,并且有真人配音表演,后者通常被稱為“中之人”。
虛擬YouTuber在2017年開始爆發,兩年多的時間,YouTube上的Vtuber已經數以千計。和發源于語音合成軟件的虛擬歌姬不同,Vtuber因為有中之人的存在,二三次元的連接似乎更加緊密,這也成為了她們的魅力來源之一。
在這其中,被稱為“愛醬”的絆愛無疑是佼佼者。這個自2016年11月開始便活躍在視頻平臺上的Vtuber主播,開創了以虛擬人物的身份成為視頻播客的先河,一時間大量虛擬主播涌現。
公開數據可以側面顯示絆愛這個Vtuber的影響力:截至今年7月,其發布的視頻在YouTube上的總播放量已超過3.3億。而除了視頻節目之外,絆愛還做了其他很多嘗試,例如開設演唱會、參與電視廣告等。與此同時,她是日本旅游官方宣傳大使,參加過電影《阿麗塔》的首映禮,甚至主持過企業發布會。
6月30日,絆愛首次在中國舉行了線下生日會,不僅穿著打扮更加中國風,并且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試圖營造出本土化的形象。不過有意思的是,正是包括這一舉動在內的一系列舉措,使得該Vtuber背后的運營方Activ8以及制作人遭到了中國粉絲的抵制,認為其運營的多個絆愛“分身”已經削弱了這個Vtuber原有的意義。短短幾天之內,絆愛B站賬號的粉絲數從近100萬銳減至90萬,目前已經減少至81.7萬。
一位關注了大量Vtuber的絆愛粉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運營方的做法傷害了粉絲的感情,“對于資本來說,愛醬只是一個用于商業變現的工具。而對我們來說,就是覺得粉絲終究沒有敵過資本的力量”。
之所以說Vtuber是運營方盈利的工具,并非只是粉絲帶有情緒的表述,而是Vtuber的盈利能力著實驚人。根據CA Young Lab發布的數據報告,2018年日本視頻主播(包括虛擬主播)的預估收入規模達到313億日元;到2022年,這個數字將會擴大到579億日元。對于普通的視頻主播,平臺還要與主播進行分成,而Vtuber則完全不會存在這一問題。
在絆愛的引領下,日本大小企業積極推出虛擬偶像的形象,出現了大量Vtuber,因此2018年也被一些媒體稱為日本虛擬偶像的元年。事實上,在中國也存在這樣的知名虛擬偶像,例如出道7年、坐擁452萬粉絲的虛擬歌姬洛天依,2017年8月首個入駐B站的虛擬UP主“小希”等。按照B站的說法,“2019年Q1共有超過6000位虛擬主播在B站開播,觀看人數接近600萬人次。”
上面提到的“虛擬偶像元年”,不單體現在數量的激增上,還有爭相入局的企業和資本。
有數據顯示,日本的虛擬偶像已經有超過6000個,而真實數字或許比這更多。在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個人在運營,這主要是由于虛擬偶像的門檻并不算高。最簡單的幾乎只需要一臺手機就可以直播,而稍高端一些的會購買動作捕捉設備以及面部識別設備,但顯然這種做法成本太高。這也是為何眾多虛擬偶像中,真正質量高的只是極少一部分,而這一部分通常都是有資本支持的專業運營商。
以洛天依為例,其背后的公司上海禾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念信息),成立于2011年6月。近兩年來,由于洛天依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這家公司也連續獲得了奧飛動漫的A輪、Bilibili和啟明創投的B輪投資,充足的資本也為禾念信息進一步加強洛天依的運營提供了“彈藥”。2017年6月,洛天依等Vsinger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演唱會,7000多張門票的售出顯示了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
還有一些巨頭也對這一領域青睞有加,例如手握大把IP的騰訊動漫,此前就以自有動漫形象為基礎打造虛擬偶像,希望能從中分一杯羹。去年10月,巨人網絡宣布進軍虛擬偶像市場,而他們預計投入的金額是每年上億元人民幣。如此高額的成本,完全也不亞于現實偶像,這個數字恐怕是小團隊不可想象的,也彰顯出資本對這一領域的強烈興趣。
除此之外,日本相關運營機構的融資情況可謂相當樂觀。例如,去年8月,運營了虛擬偶像的日本株式會社BitStar和上面提到的Activ8都分別獲得了來自投資機構的13億日元和6億日元融資,這些也給了中國企業和機構更多信心。
一位70后投資人所在的機構此前投資了相關項目,她在和每經記者的交流中表示,其投資團隊相當看好二次元領域的發展,也看好90后和00后粉絲的潛力。“以虛擬歌姬初音未來為例,她在70個國家和地區中運營,全球累計粉絲超過6億,并代言過上百家知名品牌,具備一百多億日元的IP價值。而國內虛擬偶像自帶龐大的粉絲基礎和流量,一旦IP孵化出來、運營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那么會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這也是我們提前布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也有機構投資經理向記者指出,虛擬偶像相對還是偏小眾,市場并不成熟,并且二八分化嚴重。“實際上,日本的虛擬偶像經濟也是如此,二八效應已經非常明顯了,只有頭部的角色能夠盈利。目前看來盈利方式也比較單一,之前一些聯動的嘗試也不算成功。我們看不太懂,可能會選擇繼續觀望。”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