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9 15:18:53
每經記者|張祎 每經編輯|杜毅
一部站上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二高位的“成都造”《哪吒之魔童降世》,讓人嗅得了成都文創產業培育土壤之“沃”;
一只由政府牽頭組建的百億規模文創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讓人洞見了成都文創產業發展動力之“勁”;
一個經國內頭部財經媒體精心打造的國際化文創金融生態平臺,讓人望到了成都文創產業發展前景之“闊”。
如今,在金融的助推下,成都的文創產業發展大旗正迎風而立,獵獵作響。
千年錦官城 文創產業釋放巨量潛能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有電商平臺統計,2018年國內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了92%,在購買漢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第一。
逾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賦予了成都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也為當地的文化產業帶來了勃勃生機。僅在2018年,成都就新開工文創項目74個,新增文創園區面積282.88萬平方米,全年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1129億元,占GDP比重約7.24%。
產業提速背后,是專業人才的紛至沓來。2017年7月,成都以“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氣魄率先在全國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兩年間便累計吸引大學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萬余人。其中,文旅領域積極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建設人才培育載體、改革人才使用機制,為文創專業人才提供了創新創業的溫床。
聚焦信息產業、傳媒產業、會展產業、創意設計產業、音樂產業、藝術品原創及演藝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廣告產業、文化設備用品及服務產業……成都的愿景,不僅是要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更要成為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就已發布的建設時間表來看,成都力爭2020年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超過1800億元,占GDP比重約10%。從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業價值凸現,到2035年“三城三都”聞名于世,再到本世紀中葉天府文化享譽全球,在“世界文創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國際會展之都”的時代表達下,成都正向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步步邁進。
跨界大融合 文創金融迎來創新蝶變
望著成都文創產業向前奔跑的矯健身影,金融業看到的是一片新藍海。資本的紛紛涌入,也為文化產業實現市場化、專業化、資本化發展提供了澎湃動能。
產業協同上,成都基礎優勢明顯。作為引領區域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正在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主要金融業指標穩居中西部第一,成為了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齊全、數量最多、金融市場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2018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達1750.2億元,占GDP比重12%。截至2019年3月末,成都已擁有各類金融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2600余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3.4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并初步實現了向新金融生態圈突破發展的轉變。
在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成都意在“文化金融”等六大領域實現突破。今年,成都已提出將加快建設世界文創名城,三年間策劃儲備、促建開工、建成達產127個以上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480億元,同時推進文創金融跨界融合,強化文創金融功能新支撐,探索文創金融結合新方式,提升文創投融資能力,創建國家級文化金融合作創新試驗區。
如何盤活“文創+金融”這盤棋?成都近期動作頻頻,打出了一個個組合拳。隨著政府、產業、資本、媒體等各方力量的匯聚,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文創企業專項貸款產品“文創通”、成都銀行錦城文創支行、每經國際文創金融路演中心(時尚發布中心)等多個“產業加速器”已相繼落地,正源源不斷為文化繁榮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