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8 09:51:35
這家上市公司“太難了”。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今年以來,粵泰股份(600393,SH)不僅債務逐漸吃緊,在資本市場上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月17日,上交所發布《關于對廣州粵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樹坪予以公開譴責的決定》(下稱《決定》),原因是楊樹坪及其一致行動人此前承諾的增持計劃完成率為0。
事實上,不久前的8月21日,楊樹坪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彼時粵泰股份表示,該次立案調查事項系針對楊樹坪個人的調查,不會影響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職,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亦不受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粵泰股份于2018年6月21日披露增持計劃公告,楊樹坪計劃通過控股股東粵泰控股或其一致行動人自2018年6月21日起9個月內(即2018年6月21日至2019年3月20日),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增持金額不低于4億元、不超過10億元的公司股票。
2019年3月21日,粵泰控股披露終止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楊樹坪在增持計劃期限內完成率為0。
楊樹坪申辯表示,由于后續資金情況不可預計地發生了融資困難、相關項目無法取得銷售回款、項目未能順利轉讓、控股股東債務逾期等重大變故,導致其客觀不具備履約能力,不存在主觀故意、誤導投資者的動機。與此同時,盡管市場融資環境變化、融資困難且出現流動性危機,但實際控制人未曾減持股份。
對此,上交所表示,相關主體在作出承諾前應當根據自身資金實力、履行能力等,審慎評估論證增持計劃實施的可行性并確定增持規模,但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樹坪未對獲得增持資金的融資安排、銷售回款情況進行審慎估計,事后發生公司股價下跌、融資困難等事項不構成抗辯理由。
其二,楊樹坪增持計劃完成率為0%,已明顯違反其增持承諾及規則,該違規事實并不以存在主觀故意或造成特定結果為前提,實際控制人所稱不存在故意誤導投資者的動機、未進行減持行為等,不足以構成對其進行從輕處理的理由,也不影響對責任人違規行為的認定。
楊樹坪增持計劃發布的時間,正值粵泰股份計劃收購原屬李嘉誠旗下的江門3800畝旅游度假區項目。2018年2月,粵泰股份擬向關聯方及第三方發行股份收購江門市碧海銀湖房地產有限公司100%股權。
受此利好影響,粵泰股份股價曾到達過6.77元,而截至9月17日收盤,其每股已下跌61%至2.64元。
但在2018年6月,粵泰股份又將交易變更為現金收購相關資產,收購比例從100%縮減為60%。6月22日,粵泰股份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其于6月19日、20日、21日連續3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于此,粵泰股份公布了上述增持計劃,同時表示公司對于碧海銀湖的相關交易方案正在完善中。
但股東大會未等到,粵泰股份就在2018年7月2日宣布取消收購碧海銀湖公司股權,原因是“公司需要重新調整安排未來資金使用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楊樹坪1959年出生,廣東廣州人。1995年,36歲的楊樹坪與人合作開發廣州“曉港灣”地產項目,挖到第一桶金,其后在廣州老城區改造中成功開發出“荔港南灣”等明星樓盤,獲利不菲。
粵泰股份前身為東華實業,成立于1979年4月,其成在全國范圍內創下四項第一:第一家引進外資開發房地產的企業、第一家在境外銷售商品房的企業、第一家股份制房地產企業、第一家引進小區物業管理模式的房地產企業。
但近年來,粵泰股份整體出售地產項目或者收購已較為成熟的地產項目,成為其實現盈利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粵泰股份債務逐漸吃緊,去年已出現多宗債務違約;另一方面,由于多種因素影響,粵泰股份旗下多個主要項目始終未能入市銷售。
為了緩解公司流動性緊張,化解公司的逾期借款風險,粵泰股份在今年6月還計劃出售5個項目給世茂。
2019年上半年,粵泰股份實現營收17.32億元,同比下降4.14%;凈利潤為1.05億元,同比大降81.53%。半年報顯示,粵泰股份從2018年開始就出現流動性風險。報告期內,公司及個別公司下屬控股公司的銀行賬戶被凍結,部分項目資產被查封。其中,應付利息同比增長102.56%至6.08億元。
此外,控股股東還出現了違約情況。截至2018年12月31日,粵泰控股共在27家金融機構辦理過信貸業務,目前在8家金融機構的業務仍未結清,當前負債余額約為29.99億元,不良和違約負債余額為8.72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