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7 22:30:26
今日(8月7日)午間,海王生物公告稱,針對媒體報道個別人員罔顧事實并通過微信群等渠道散播對公司不利的有關內容情況,公司不排除向行業主管部門等進行舉報。而這與其收購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有關。醫院院長強烈懷疑收購遴選結果的合理性,而海王生物卻稱對遴選一事不知情,并表示“僅僅是計劃與醫院進行戰略合作”。
每經記者|金喆 吳澤鵬 每經編輯|梁梟
“我已經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憤怒了……這吃相也太難看了吧!”7月31日凌晨,一封署名為院長雷正秀的公開信在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的微信群里傳播開來。
這家三甲醫院正面臨改制,醫院院長雷正秀強烈懷疑遴選結果的公正合理性,用公開信的形式反對海王生物(000078,SZ)入主。隨即,公開信等質疑在社交網絡上曝光。
但近一周后,面對質疑以及記者的采訪,海王生物方面仍有些摸不著頭腦:“這中標信息是在哪兒查的?我們都不知道。”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上市公司與該醫院的戰略合作意愿僅處于商談階段,截至8月5日,公司沒有繳納收購保證金,更沒有開展盡職調查,也沒有簽訂戰略合作意向協議。
今日(8月7日)午間,海王生物公告稱,針對媒體報道個別人員罔顧事實并通過微信群等渠道散播對公司不利的有關內容情況,公司已收集了相關材料,不排除向行業主管部門等進行舉報。
至此,海王生物對江漢油田總醫院的收購事項便進入“羅生門”。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對遴選結果極力否認,一方面是以院長為代表對遴選結果強烈反對。收購還未開始便惹來不少風波,背后則透露出國企附屬醫院改制的共有難題——若引進民間資本完成重組改制,民間資本辦醫該如何取得信任?
7月30日下午,江漢油田總醫院召開遴選會,為醫院選擇新主。知情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根據此前醫院產權改革領導小組遴選會結果,若無其他變動,海王生物子公司將收購醫院100%股權。
院長公然反對遴選結果,在國企附屬醫院改制的過往案例中實屬罕見。雷正秀從2016年起擔任江漢油田總醫院院長,過去幾個月,她一直試圖用自己的研究結論去游說醫院董事會成員,但收效甚微。于是,會議結束后不久,雷正秀成為醫院里首個站出來公開反對的醫院領導班子代表,進而出現本文開頭的一幕——雷正秀在醫院微信群發布了《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知情人透露,今年4月,江漢油田總醫院管理層曾到海王生物考察,雷正秀也在其中。盡管現場考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雷正秀回到江漢不久,媒體報道海王生物2018年年報中的財務問題、深交所的問詢函引起了她的注意,再加上康美藥業、恒康醫療等有過醫院并購經驗的上市公司接連“爆雷”,雷正秀對海王生物的收購轉為持保留態度。
為了解開這些疑問,雷正秀前后多方咨詢。她認為,海王生物的資金鏈極為緊張,主營業務又是藥品流通,并不具備接管一家醫院的實力。她將自己梳理的報道、尋求的專業人士意見都向醫院董事會成員進行了說明,并多次找到董事長溝通,但效果并不明顯。
7月30日,遴選會如約而至,最終結果在雷正秀意料之中。隨后,她把公開信拋到了微信群里,公開質疑遴選會談判過程不公開、不透明,沒有職工代表和獨立董事參加,也不準錄音錄像。并且,雷正秀也對海王生物入主醫院的真實目的提出質疑——海王生物是三家備選企業中唯一缺乏醫院管理經驗的單位,而且報價最低、不對醫院運營提要求。
“他們只要規模不求利潤,有可能是想‘炒股價’。”有知情人稱,江漢油田總醫院與海王生物在過往有業務交集,但后者每年配送到醫院的藥品份額不大。除了海王生物,華潤集團和新里程集團都派人參加了遴選會,但投票結果看起來像是一部戲,“搞不明白為什么海王生物會高票當選。”
對于以上說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日(8月7日)多次撥打江漢油田總醫院董事長胡望明的電話試圖求證,但一直無人接聽。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江漢油田總醫院成立了一個由院董事會和醫院經營班子組成的醫院產權改革領導小組,與有意向的醫院管理方接洽,經過幾個月考察選定了三家備選單位,海王生物是其中一家。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中標的具體單位是海王生物旗下孝感海王銀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孝感海王),初步收購價格在6億元以下。
但這一說法遭到海王生物方面否認。該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提到,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中標通知,且合作進程遠未達到收購價格談判的階段。
天眼查數據顯示,孝感海王是湖北海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海王),海王生物直接或間接持有湖北海王股權的比例為88.15%。
“公司與江漢油田總醫院具有友好合作關系,江漢油田總醫院為當地知名三甲醫院。為了增加與醫院合作的粘性并進一步鞏固關系,根據醫院意愿,公司參與了江漢油田總醫院戰略投資者遴選”,海王生物方面回復記者稱,“公司目前與江漢油田總醫院戰略合作意愿僅處于商談階段,截止到8月5日,公司沒有繳納收購保證金,更沒有開展盡職調查,也沒有簽訂戰略合作意向協議”。
今日(8月7日)午間,海王生物發布關于部分媒體近日報道說明的公告,其中提到,目前孝感海王僅參與了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戰略投資者遴選,尚未開展盡職調查,目前對收購該醫院沒有實質性的計劃。
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近幾年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速,經營上有了很大提升,去年營收規模已經達到4.5億元,石化系統的收入占比也在降低,整體趨勢向好。
據了解,由于歷史原因,江漢油田總醫院在2003年首次進行改制,所有職工按工齡長短配股成為醫院的“當家人”,但這種“內部約定”的非正規持股模式因國企附屬醫院改制“大限”而打破。新的改制自今年3月開始,民間資本參與競逐,海王生物也由此被卷入。
國企附屬醫院改制“大限”,即國家六部委于2017年聯合制定下發的《關于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資發[2017]134號),其中明確規定,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辦教育機構、醫療機構改制、移交和集中管理。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國內約2700家國有企業醫院的改制移交在2018年底進入尾聲,絕大多數醫院趕在“大限”前夕與國企說了再見,但也有不少醫院仍在徘徊中。
政策為國企附屬醫院謀劃了四條路徑:移交地方管理、關閉撤銷、資源整合和重組改制。任何一種方式,對于許多待在“溫室”中的國有企業醫院而言都充滿挑戰。此前,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醫院就通告稱,“受企業醫院改革工作的影響,醫院將進入關閉撤銷程序”。
變革會觸動利益,這讓很多國企附屬醫院的決策層和職工都陷入了搖擺中。同時,外部單位進入整合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外來單位整合不好,醫院的運營情況會不會不如現在?”
一位企業醫院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企業附屬醫院必須改革,這既是政策要求,也符合醫院自身的發展需要,但誰來改?怎么改?“這道選擇題,誰也不敢說哪個(選項)是最佳答案。”
海王生物方面同時表示,已經留意到媒體報道目前江漢油田總醫院內部有不同的意見,但“這為醫院內部意見,我們不發表評論。”
記者注意到,在今日(8月7日)的公告中,海王生物同時明確,孝感海王“僅僅是計劃與醫院進行戰略合作,無權對醫院現有管理體系進行改變,也不可能接管任何一家醫院”。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