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1 20:29:07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19年上半年,全市生態環境部門針對固定源共立案處罰2326起,處罰金額8438.13萬元。同時,全市查處重大環境違法案件457起,其中查封扣押430起;限產、停產1起;聯合“環保警察”辦理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21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5起。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在嚴厲的環保執法檢查面前,一些更深層次的環境問題也被不斷發現。
8月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開展“一綱三線四重”綜合執法行動,截至6月底,全市生態環境部門針對固定源共立案處罰2326起,處罰金額8438.13萬元。
梳理上半年十起典型案例可以發現,備受公眾關注的滲坑、滲井排污問題仍然存在,北京市公布了一起利用滲井、滲坑違法排放水污染物和一起通過暗管、滲井違法排放有毒物質的案件。
圖片來源:新華社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在截至6月底立案處罰的2326起案件中,大氣類違法行為1101起,處罰金額2519.52萬元;水類違法行為173起,處罰金額2601萬元;固廢類違法行為350起,處罰金額535.98萬元;建設項目類違法行為584起,處罰金額2527.08萬元。
同時,全市查處重大環境違法案件457起,其中查封扣押430起;限產、停產1起;聯合“環保警察”辦理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21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5起。
今年上半年,為破解環境污染執法、治理的難題頑癥、啃下硬骨頭,補齊短板,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更深入地開展了“點穴式”執法方式。
據了解,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綜合考慮全市街鄉鎮細顆粒物(PM2.5)、總懸浮顆粒物(TSP)濃度排名情況,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每月從排名靠后的30個街鄉鎮中選取10個,各區每月對轄區內排名靠后的3個街鄉鎮開展“點穴”執法;檢查范圍較2018年范圍擴大3倍。同時,利用熱點網格報警信息、車載PM2.5移動監測系統等科技手段,直奔問題點位,精準發現各類環境污染問題。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稱,截至6月底,市級“點穴”已覆蓋12區30個街鄉鎮,區級“點穴”已覆蓋102個街鄉鎮,共檢查各類污染源點位13115個,發現環境違法問題2134起。
環境保護法規定,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與此同時,《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一些行為可以直接定罪,比如利用滲井、滲坑向地下排污。
一位環保行業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利用滲井、滲坑向地下排污,對周邊的地下水會造成比較大的污染,而且一旦污染之后,治理的難度也會非常大。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對利用滲井、滲坑向地下排污行為的打擊力度比較大,法律上的處罰力度也很大。“但是,利用滲井、滲坑排污的隱蔽性相對較強,監管難度也較大,所以該類違法行為仍屢禁不絕,而且手段會越來越隱蔽。”
此次北京市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十起環境違法典型案例中,就有兩起與利用滲井、滲坑排污相關。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19年3月,豐臺區生態環境局聯合公安、水務部門對北京奧潔康餐具消毒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單位生產廢水通過PVC管道經一次、二次沉淀池,最終排至廠區北側的污水蓄水池內。執法人員要求現場排空2個沉淀池后,發現一次沉淀池的部分和二次沉淀池全部未做防滲處理。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豐臺區生態環境局對該公司處以10萬元的罰款,并將該案件移送區公安部門。目前,相關負責人已被行政拘留。
2019年4月,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對北京綠美康涂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將含有染料、涂料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廢物類別)的生產廢水經暗管排放至滲井。根據法律法規相關規定,通州區生態環境局依法將該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移送至區公安部門,目前相關責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事實上,利用滲井、滲坑向地下排污的問題在其他地區也較為突出。今年以來,河北、山東、重慶等多地先后查出利用滲井、滲坑向地下排污的違法行為。
(實習生黃燕瑜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