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1 17:11:14
近兩年指數基金成為一個日漸壯大的領域,也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認可,大量的資金流入這一領域,那么指數基金究竟有何魅力可以有如此強大的資金號召力?面對市場紛繁復雜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如何甄選?
每經記者|王晗 每經編輯|葉峰
陳光明的睿遠成長價值日進斗金,被市場調侃"別人家的基金",如果說最近市場上還有什么產品可以與之媲美,那就非指數投資基金莫屬了。
近兩年指數基金成為一個日漸壯大的領域,也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認可,大量的資金流入這一領域,那么指數基金究竟有何魅力可以有如此強大的資金號召力?面對市場紛繁復雜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如何甄選?
指數基金再發力 半年吸金2000億
自去年始,指數基金就已經很火了。有多火呢? 從這組數據中不難看出它的火爆程度:2018年新成立股票指數基金147只(AC份額分開計算),占比當時同類基金數量近四分之一,2018年股票指數基金市場規模增長1103億元至5320億元,年度漲幅為26%,部分龍頭股票指數基金規模漲了幾倍,要知道這是在三大股指跌幅均超20%的市場環境下。
2019年指數基金火熱勢頭依舊,新基金成立數量、募集規模、份額增長等數據都在佐證著,指數基金依舊是公募基金市場最亮的星。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2019年新成立股票指數型基金102只,有趕超2018年之勢。這些基金募集規模564.23億元,相當于每只基金5.5億元規模,年內新成立基金募集規模前十被指數型基金包攬,三只股票ETF規模在50億元以上。上半年股票指數基金規模增長近2000億元,而市場整體規模增長總量才不到7000億元。
看完這些數據不禁令人疑問,為什么一直不溫不火的指數基金突然成了"網紅"?它都有著什么"才藝"?
指數基金的一大優勢在于牛市漲的好。指數基金一直被看作是牛市躺贏般的存在,因為近乎滿倉且不會有擇時選股的煩惱,往往會在牛市中獲得不菲收益。去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低估值就被很多聰明資金看作抄底信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了自指數基金誕生起,A股單邊上揚情形下中各大指數與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的收益表現,看看誰是牛市勝者?
從這幅圖不難看出,只有少部分時間段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在單邊上揚的牛市行情中可以跑贏一些指數以及指數基金,但是從連續年份看,指數是很難被戰勝的,而幾乎滿倉的指數基金也會獲得更好的收益表現。
其二,指數基金優勢在于可以分散風險。回想一下自己的投資生涯,以下幾種情形是不是很熟悉?我選的基金不買不跌,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大盤起起落落,行業風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己永遠抓不住行業熱點;A股天雷滾滾,常常擔心自己費盡精力挑選的基金會不會一不小心就踩了雷。指數基金可以一次購買多只優質成分股,涉及到不同行業、不同主題,通過分散投資有效的分散個股波動帶來的收益風險。
其三,投資邏輯清晰,投資標的明確。指數基金的投資邏輯是非常清晰的,因為指數基金對標的就是指數,看到指數的名稱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它投資的標的以及投資的行業。
其四:定期調換成分股保證標的更新換代。指數成份股都是精挑細選行業最優公司,且會定期進行調換,把優質的標的納入新的成份股,像被ST、被立案調查或者出現違規行為等情況的將會被剔除。
最后,費率低。由于指數基金是被動跟蹤標的指數,減少了人為主觀因素,所以成本費率也會明顯低于主動管理型基金。目前被動指數股票基金平均費率在0.6%,最低至0.15%,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平均費率均在1.46%左右。
同類不同基 兩步選出賺錢指基
指數基金越來越多,產品類別不斷衍生細分,對于同一主題下數量繁多的指數型基金,投資者應該如何篩選?
天弘基金指數基金經理陳瑤介紹稱,選一只賺錢的指數基金總共分兩步,首先是選擇投資品種,再去選擇具體的產品。
不過行業類的品種常常會受到政策的影響,所以選擇長期被看好的行業尤為重要。某投資人士稱,"政策對行業類的品種選擇影響很大,比如醫藥行業在過去一年經歷了政策調整,就算最近表現比較好的消費行業,以前也遇到過像食品安全問題導致整個行業出現短期的下跌。這些行業類的品種,長期表現比較好的是消費類和醫藥類以及金融、地產,這四個行業是可以長期跑贏市場平均收益的。在做寬基指數基金配置的時候,可以額外配置這些優秀的行業品種,可以增加家庭資產的收益。"
陳瑤指數,選擇好行業后,比較指數基金產品的時候可以參考這幾個方向:跟蹤誤差、規模和費率。"跟蹤誤差是衡量基金的跟蹤效果,數值越小代表著跟蹤的是越緊密的。最好選擇規模在2億元以上的,因為2億以上的基金清盤風險比較小,1億以上的基金具有IPO打新資格,最近科創板打新收益還是比較豐厚的。另外2億元以上門檻也是轉融通出借業務的規模要求,做轉融通出借業務也是可以增厚收益的。最后費率也是考量因素,手續費自然是越低越好,除了參考管理費率,還需要參考申贖費、托管費和銷售服務費等,選擇較低的費率節約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近三年為跟蹤誤差時間節點整理了規模在兩億元以上的(剔除今年新成立基金),主要跟蹤消費、醫藥、金融、地產四大行業指數基金數據,為您比較一下不同指數下各指數基金性價比,具體情況如下:
跟蹤醫藥行業指數基金:
跟蹤消費行業指數基金:
跟蹤金融行業指數基金:
跟蹤地產行業指數基金:
再來看一下,指數基金中比較主流的跟蹤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的業績、費率、規模、跟蹤誤差數據。
跟蹤滬深300指數基金:
跟蹤中證500指數基金:
挑選好基金后的最后一步就是要選擇參與方式,是All in還是定投?
如果你不想花費太多精力在這只基金身上,最簡單的參與方式就是定投,定投的好處是,在市場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進行逐步的定投操作,可以拿到市場的平均成本,不需要做擇時,非常簡單便捷。另外,有強制投資和底部投資功能,在市場底部可以避免因害怕繼續下跌而贖回錯過抄底機會的尷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