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8 22:30:47
我們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當中,以前很多都依賴美元,現在用雙邊貨幣結算,那么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反而更大。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易啟江
中美貿易摩擦備受市場關注。那么,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是否也受影響?
在中國人民大學近日舉辦的2019年國際貨幣論壇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此對話了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副所長涂永紅教授、王芳教授兩位學者。
涂永紅教授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對人民幣有影響,但影響是雙面的。
王芳教授指出,假如美國貿易單邊主義走得越來越極端,反而對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個幫助。就是說,我們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當中,以前很多都依賴美元,現在用雙邊貨幣結算,那么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反而更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
NBD: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已帶來影響,目前來看,請問未來短期或者長期內因其不確定性,人民幣國際化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
涂永紅:中美貿易摩擦對人民幣有影響,但這個影響是雙面的。
NBD:IMI發布了最新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請問從報告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是否已經有所體現?
涂永紅:已經體現出來了。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之前本已上升,但后來卻降下來了。這一過程其實就體現出了它的影響。但是你能看到,現在它已經回升了,這說明它的影響在減弱。
而且有些方面它也是影響不了的。你比如說,中國貿易原來對美國的依賴比較大,我記得2008年左右,最多時中美貿易占中國貿易的百分之二十多,現在只有14%了,如果再降到10%以下,影響就更小了,因為中國貿易中還有至少90%不會有影響。
而且中國現在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的占比已經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多了,一定程度上可以沖銷中美貿易的影響。因此中美貿易沒有那么大的沖擊。
另一方面,它對于我們其實也有促進作用。貿易摩擦開啟之后,我們發現,尤其是科技領域,他這么一打壓我們,我們通過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全民一心在高科技上尋求突破,實際上會使中國的經濟更穩健,而且在未來的國際價值鏈、產業鏈構筑當中可能加速推動我們走向高端,這就夯實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實際上對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個大的推動。
另外,中美貿易摩擦開啟以后,我們發現,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以及我們周邊的國家聯系更為緊密,更多地通過這種區域化加快了開放步伐,這實際上對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個推動。
NBD:但是從短期的匯率波動上看,消息面上如果中美貿易出現一些新的波動,在匯率、資本市場上馬上就會出現明顯波動。從這個角度看,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預期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涂永紅:股市,波動是比較大的,因為它靠信息來驅動,匯率稍好。從匯率形成機制看,它盯住的是一籃子貨幣,中美貿易摩擦過程中,人民幣對美元會受一定影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中美貿易摩擦下,中國對歐洲、對亞洲其他區域的貿易沒有太大影響,反而對他們的貿易發展更好。這樣一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波動,實際上就相互沖銷了。所以,你看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它的波動并不大。
王芳:中美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國際化有沒有影響?我們的判斷是,如果只局限于貿易本身,不用太擔心,因為本來我們和美國的貿易中,也不用人民幣。所以,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沒有影響。但如果美國貿易單邊主義真的走得越來越極端,反而對我們也是一個幫助。就是說,我們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當中,以前很多都依賴美元,現在用雙邊貨幣來結算,那么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反而更大。
但是,它可能不局限于貿易,如果擴大化,比如擴大到科技、金融等領域,再往后演變的話,就會對人民幣國際化有影響。
NBD:央行口徑的外匯儲備持有美元資產時,絕大部分是以美國國債的形式持有而不是股票等其他資產,請問您如何看?
涂永紅:實際上,外匯儲備作為一種國家資產,他有自己獨特的功能,是當國家急需時拿來用的,比如說地震時突然需要進口,那你需要錢,現金為王,所以它要保證流動性。另外,作為一種國家資產,我們要一定考慮它的安全。股票的波動性就很大,金融危機之前,美國股市1萬多點,金融危機期間,一下子跌去5000多點,一半都沒了。不可能將國家資產置于這么動蕩的市場中吧。而債券特別是國家主權債,是無風險資產,它至少保值,雖然增值慢一點,但本金不受損失。所以各個國家外匯儲備保值增值,一般都選主權債。
NBD:另外,現在中國和東盟各國(或地區)的貨幣對價,是不是也是先換算為美元,才能確定雙方的價格?
涂永紅:我們對日元、泰銖等等都是直接交易。
王芳:你可以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網站,就會發現,上面列出了二十幾種有交易的貨幣,其中只有部分我們還通過美元套算,其它都是由直接交易形成匯率中間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