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1 16:27:52
幼教新政對行業在投融資方面帶來了哪些影響?華熙基金合伙人王亞寧表示,對于過去依靠收購幼兒園資產進行產業協同或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來說,收購新的幼兒園資產已不再可能;已上市的有關公司也不會因此退市,但上市公司幼兒園業務的增長邏輯會大受影響。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去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幼教新政)發布。新政遏制過度逐利,阻斷了幼教資產證券化的道路。在A股市場,6月29日,秀強股份(300160,SZ)公告擬作價2.8億元出售旗下的幼兒園教育資產,成為A股第一家明確剝離幼教資產的公司。
近日,華熙基金合伙人王亞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政無疑讓未來幼兒園資產的投資面臨退出壓力,而對于一些已經資產證券化的存量幼教資產,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需要重新評估其投資價值和資產流動性的問題。
“但另一方面,新政有利于幼教行業的投資回歸理性,讓幼兒園的發展回歸到教育本身。”王亞寧說。
王亞寧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NBD:去年的幼教新政發布后,您作為專業的教育投資人,如何看待這一新政?
王亞寧:放到一個較長的周期來看,對幼教行業,特別是幼兒園的發展是利好的,因為過去幾年,民辦幼兒園資產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各路資本涌入,亂象叢生,甚至只要是個幼兒園,哪怕是只有個牌照,不管是否屬于營利性及規模大小,都有人接收,而且估值一高再高。這種投資策略本身是盲目的,對幼教的發展也非常不利,新政的出臺,能夠讓這些現象回歸理性。
另一方面,未來政府將對營利性幼兒園執行強監管政策,督促營利性幼兒園的舉辦者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規范辦學行為,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樣更符合目前我國幼教發展的現狀,讓幼兒園的發展回歸到教育本身。
NBD:幼教新政對行業在投融資方面帶來了哪些影響?
王亞寧:在幼兒園投資方面,對于投資幼兒園的股權基金來說,面臨著退出壓力;而對于過去依靠收購幼兒園資產進行產業協同或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來說,收購新的幼兒園資產已不再可能;已上市的有關公司也不會因此退市,但上市公司幼兒園業務的增長邏輯會大受影響。
從行業的投資價值來說,近兩年,股權投資行業募資遇冷,對于教育行業的投資有所降溫,這也促使估值方逐漸趨于理性。但整體上,教育行業天然的抗周期性,還是屬于資本比較青睞的行業。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投資者看好幼教市場的其他賽道,比如托育、STEAM、少年編程,以及比較好的硬件類或內容類產品等。
NBD:對于一些已經資產證券化的存量幼教資產來說,現在政策上有沒有明確的處理要求?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可能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王亞寧:還沒有看到特別明確的要求。對于已經裝入上市公司的幼兒園資產,要分類處理,需要變更為營利性的,就根據各地政府的落地政策逐步轉制,這樣投資時間會長些,但未來對幼兒園的分紅和清算都是按照公司法執行,清晰可預期;如果要保持非營利性,就要注意非營利性部分對應的資產、收入、利潤占上市公司總體的比重問題,而且作為舉辦人不能進行分紅而只能取得合理回報,未來幼兒園清算時,也不能像營利性法人一樣收回剩余財產,這就需要重新評估幼兒園資產的投資價值和資產流動性問題。
NBD:A股上市公司秀強股份剝離幼教資產,這一做法是否有風向標意義?
王亞寧:新政出臺后,對于一些跨界教育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依靠收購新的幼兒園增長業績的邏輯不復存在,這樣的背景下,剝離應該也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企業也可以通過業務形式的轉變繼續切入幼教領域,例如,從幼兒園的運營商轉變為服務商,從TO C轉變至TO B業務。
NBD:幼教新政的目標之一是未來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達到80%左右,沒有資本的助推,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王亞寧:政府未來應該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作為“準公辦”給予全面政策支持,并切實加快落地力度,以吸引真正熱愛幼教事業的社會力量投資或捐資辦學,如若各種支持政策不能有效落地,勢必將影響民辦普惠性幼兒園舉辦者的辦學熱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