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5 21:19:48
要不要參與科創板個股打新?科創板打新與主板打新有何不同?公募基金提出了自己的判斷依據。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首家公司IPO進程的啟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創板標的面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6月5日首次召開上市委審議會議至今(6月23日,下同),共有21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率保持100%。
與此同時,目前已經獲批的18只科創主題基金中,前兩批12只產品已經募集完成,第三批產品6月24日也正式發行。雖然科創主題基金和其他A股基金都可以投資科創板,但卻并未限定科創板投資比例,這意味著現有的基金產品并不必須參與科創板。
那么,作為科創板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如何判斷是否參與科創板個股打新,其理由和投資思路是怎樣的?科創板打新和主板打新又有何不同?
蓄力多時的公募基金近日先后公告,宣布自家基金可參與投資科創板股票并提示相關風險。公開信息顯示,6月19日至今,發布《關于可投資科創板股票的公告》的公司包括易方達基金、鵬華基金、融通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興全基金、上海東方證券資管等。
從這些公告來看,除宣布旗下可投資科創板股票的基金名單外,還進行了風險揭示,具體包括市場風險、股價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退市風險、集中度風險、系統性風險和政策風險等七大方面。正如公告所說,風險程度加大,股價可能表現出比A股其他板塊更為劇烈的波動。這意味著,雖然科創板潛在高收益,但并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而除了尚未獲批的科創板基金,無論是科創主題基金還是所有A股基金,都是可投可不投。那么面對科創板個股,公募基金如何決定是否參與打新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沒有充分準備前,他的團隊前期應該不會參與場內交易,但是會基于自身對科創板個股的研究積極參與打新。在現行的科創板打新制度下,各方報價都更為理性,團隊將基于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分析給出合適的價格。
而在科創板具體的投資考量方面,華夏戰略配售基金經理張城源表示,團隊主要看重三個方面:一是需求的確定性和景氣度,會重點分析行業規模、成長速度以及未來空間,也會重點研究產業被顛覆、技術被替代等潛在風險;二是公司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會重點分析競爭格局、技術壁壘、準入門檻等,研究標的是否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且構建自己的壁壘;三是對于科創類企業,自我的進化能力和發展潛力至關重要,會重點關注創新團隊的企業家精神,公司管理和企業文化等內在因素。同時,在打新的思路上,團隊從項目預披露開始,就已經著手對這些公司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目標是——精選項目,合理、理性報價,把握優質新股存在的投資機會。
大成科創主題三年擬任基金經理李博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和現有的主板上市公司有不同之處,科創板除了主板里比較普遍的成長期公司外,有較多的初創期公司。初創期公司的扣非凈利潤等利潤數據上比較弱,甚至可能為負值。但就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材料來看,不論是創業期公司、初創期公司還是成長期公司,都沒有脫離現有主板行業分類。“因此,對科創板產品選擇個股的思路,仍然是從公司經營質地出發,初創期企業考量ROIC的最大值及確定性,成長期企業考量ROIC高位持續能力,建立一個以成長期股票為主,初創期股票為輔的一個產品組合。”
萬家科創主題基金經理李文賓表示,基本面上,主要考慮企業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產品及儲備、企業管理能力、研發投入力度等)、行業所處生命周期、行業競爭格局;其次是考慮估值風險收益比;第三是企業可能出現的風險點(市場系統性風險、企業的經營風險等)。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打新不再像過去A股打新一樣“開板即賣”這么簡單,其無論是參與者還是具體的配售規則都較為不同。
首先從參與對象來說,個人投資者能夠參與科創板股票打新明顯少于主板。個人投資者想要參與主板的網下申購僅需從事證券交易時間達到5年(含)以上,而科創板卻明確規定了個人投資者不得參與科創板的網下配售。而個人投資者雖然能參與網上打新,但門檻也相對更高,首先得有科創板賬戶,而這意味著投資者賬戶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不低于50萬、參與證券交易超24個月。此外,網上申購還要求持有市值達到1萬元以上。
在申購單位方面,每5000元市值可獲得一個申購單位,每一個新股申購單位為500股,較上交所主板的1000股有所下調。申購數量應當為500股或其整數倍,但最高申購數量不得超過當次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過9999.95萬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科創板和主板的網下發行比例/網下向網上回撥比例后發現,科創板網下申購比例明顯有所提升。例如都是公開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4億元,主板要求網下初始發行比例不低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60%,而科創板則是70%。此外,網下向網上回撥比例則大幅下降,如當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倍數在50~100倍,主板的回撥比例是20%,而科創板僅為5%。同時,科創板網下發行向公募、社保等長期機構投資者的最低優先配售率有所提升,更加重視戰略投資者配售。
在定價方面,科創板沒有23倍發行市盈率的上限管制,新股的發行定價不受約束。張城源表示,科創板采取的是市場化詢價定價的方式,尤其對參與網下打新的投資者的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現有制度,報價過高的可能會被剔除,報價低于發行價也將無法獲配,這與目前投資者“雨露均沾”的情況是不同的。因此,只有對IPO項目有深入研究和深入理解的投資者才有可能獲配。另外,不同于目前的23倍市盈率,科創板發行估值有可能突破這一水平,那么打新收益也會因項目質量有明顯差異。打新不敗可能成為歷史,市場化定價會是風險與機會并存。
此外,科創主題三年封閉運作式基金參與科創板股票的方式主要是戰略配售,但因為戰略配售的項目是不連續出現的,在間隔期會基于現有科創板投研團隊的研究,參與一些科創板打新。李博指出,這里的打新和一般的打新基金有比較大的區別。“首先,此次發行類型基金以參與戰略配售為主,不是絕對收益的產品;其次會根據市場波動帶來的不同機會,相繼參與包括二級市場在內的其他板塊方向的投資。其次,戰略配售打新的底倉要求和不同上市公司的要求可能不一樣,目前有上市公司對于普通基金的打新底倉要求是6000萬元,對于戰略配售基金的打新底倉要求是1000萬元。同時,如果參加一個上市公司的戰略配售后,無法再參加其網下打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