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15 22:20:05
恒大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志恒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新經濟雖然正在迅速發展,尚不足以完全支撐“穩增長”,拉動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對房地產和基建等傳統動能仍有依賴。因此未來還需繼續發掘新經濟的增長動能。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旭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從4月份整體的生產、需求、就業、物價和企業生產預期等方面的指標綜合變動趨勢來看,經濟運行總體繼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劉愛華認為,總體上,中國經濟表現出了韌性好、潛力足、活力強的狀態,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在4月各項經濟數據中,固定投資投資受到多方關注。數據顯示,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57萬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1~3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與1~2月份持平。分項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1.9%、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4%,制造業投資、民間投資呈現回落。
前4月的投資呈現哪些特點?為何一些指標出現兩位數的增幅,而有些增速又在回落?應對部分經濟指標的回落,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否作出一些調整?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恒大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志恒。
圖片來源:新華社
NBD: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5.57萬億元,同比6.1%的增速不及市場預期。您認為4月投資增速回落可能有哪些原因?
羅志恒:在經歷了一季度宏觀經濟的弱企穩之后,4月逆周期調節的政策邊際弱化,這體現為M2和社融4月份回落;4月地方債凈發行規模同比大幅減少,這主要是因為一季度發債規模較大所造成的。
此外,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下滑,源于前期企業盈利下降以及當期需求并不強,企業尚在觀望。去年下半年PPI呈現下降趨勢,這在今年上半年的制造業投資數據中也有所表現。
NBD:固定資產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與一季度持平,房地產投資增長較快,制造業回落。您認為1~4月固定資產投資有哪些特點?
羅志恒:我們看到固定資產投資略有回落,整體上仍比較穩定。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經濟雖然正在迅速發展,尚不足以完全支撐“穩增長”,拉動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對房地產和基建等傳統動能仍有依賴。
房地產投資增速連續兩三個月往上走,基建投資從開始反彈到現在的企穩持平以后,可能還會有一個小幅反彈。但制造業投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2.1個百分點,這主要受到前期企業盈利下降等因素影響。
NBD:在就業方面,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3月份下降了0.2個百分點,您如何看待2019年的整體就業市場?
羅志恒:今年就業壓力比較大,但我們能夠完成今年的就業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不過需要注意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外需受影響之下出口企業吸納就業減弱等因素的影響。
根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要在5.5%左右,我們認為應該能夠完成該目標。盡管出口受到影響,但我們的就業結構隨著經濟結構發生了轉變,服務業占比不斷提高,服務業吸納的就業人員越來越多。從1~4月份服務業生產情況看,生產指數是7.4%,說明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總體上,就業會有一定壓力,但能夠完成就業目標。
NBD: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發力方向之一是促進投資,我們看到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比較平穩,您認為當前積極財政政策對于促進投資、穩定預期有哪些作用?
羅志恒:積極財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政府收入端,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比如降低增值稅稅率,減少占用企業資金流,降低社保費率也可以直接降低企業成本,提升利潤,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
另外是在支出方面,今年我們增加了赤字,專項債規模也大幅增加,從前幾月的財政支出來看,交通運輸支出同比增長33.1%,節能環保支出增長26.6%,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類的支出增速比較高,表明積極財政政策在穩投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穩定預期方面,減稅降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看到今年年初以來,資本市場表現良好,主要在于減稅降費給了市場較大的信心。而在PMI指數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從今年1月起連續4個月都處于高位,也反映出企業的預期向好。
NBD:4月份工業、投資、消費等經濟指標增速出現回落,您認為下一階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沒有可能對此作出一些調整?
羅志恒: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這是已經明確的政策。赤字率和專項債規模在兩會期間已定,年內仍會保持政策基調,同時有可能在節奏上進行調整,積極財政政策重在落實降低增值稅稅率、社保費率等一系列舉措。
相對來說,貨幣政策空間要大一些。今年貨幣政策的一個導向,就是要使我們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大體是匹配的。
目前M2增速較去年有一定程度上升,4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5%,還有一定提升空間。但貨幣政策最重要的是要疏通傳導機制,2019年貨幣政策重心應是從寬貨幣到寬信用,采取結構性貨幣政策,定向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支持實體經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