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14 22:04:1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對于近期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有分析認為,與海外市場波動、人民幣兌美元波動等因素有關。此外從A股被納入MSCI近一年的表現來看,北向資金還存在提前布局,落地兌現的特征。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吳永久
在滬深股通休市兩個交易日后,在今日恢復了交易。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A股今日收盤,今天北向資金凈流出109億元 ,創今年內單日凈流出規模新高,也創出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以來,史上第二高的單日凈流出金額。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上午5時,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數審議結果,MSCI宣布,將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10%。同時,18只創業板股票納入MSCI中國指數。這是創業板股票首次被納入MSCI指數。本次調整將在5月28日收盤后生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對于近期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有分析認為,與海外市場波動、人民幣兌美元波動等因素有關。此外從A股被納入MSCI近一年的表現來看,北向資金還存在提前布局,落地兌現的特征。
按照去年MSCI首次納入A股以來的經驗來看,在正式納入或宣布上調納入比例的當月,北向資金流入節奏將會放緩,存在部分資金兌現離場的情況。
在滬深股通休市兩個交易日后,在今日恢復了交易。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A股收盤,今天北向資金凈流出109億元 ,創今年內單日凈流出規模新高。上一個單日凈流出的高點出現在今年的3月25日,當日北向資金凈流出107.74億元。
不過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在5月10日、5月13日滬股通和深股通暫停交易,北向資金受期間外圍市場影響的背景下,A股今天的表現顯得較為堅挺。截至今日收盤,滬深兩大指數的跌幅都未超1%,表現好于今日的港股市場和昨晚的美股市場。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自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以來,北向資金在單日凈流出超過百億元的情況共出現4次,分別為2015年7月6日凈流出135.23億元、2015年7月7日凈流出103.58億元、2019年3月25日凈流出107.74億元,2019年5月14日凈流出109億元。此外,還有兩次單日凈流出超90億元,分別發生在2018年2月6日和2018年10月8日。
不過從歷史上看,投資者如果看到北向資金單日大幅流出,就要“恐慌性”賣出的話,有一定概率是會賣在“地板”上。
例如,2015年7月6日、2015年7月7日雖然北向資金連續兩日大幅流出超百億,但此時已到一輪大幅調整的尾聲。在今年3月25日北向資金再度大幅流出后不久,滬指就又重拾升勢。
將統計周期放大到單周的話,北向資金單周的大幅凈流出對后市短線的指向作用并不明顯。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自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至2018年,北向資金發生單周凈流出較多的情形之后A股走勢漲跌互現,例如2015年11月前兩周北向資金連續大幅凈流出,看起來是賣在了階段頂部,但2018年10月第二周,北向資金的大幅凈流出卻賣在了中期底部。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上午5時,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數審議結果,宣布將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10%,同時,18只創業板股票納入MSCI中國指數。這是創業板股票首次被納入MSCI指數。本次調整將在5月28日收盤后生效。
對于MSCI今日發布的相關信息,興業證券策略團隊在今日發布的觀點中提示了幾點風險因素:追蹤MSCI指數的被動資金已經提前布局;由于追蹤MSCI指數的主動資金占七成以上,所以在匯率波動、大盤調整等邏輯下,可能出現“順周期”凈流出。
事實上,從歷史上看,外圍市場波動、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兩大因素在一定程度會導致北向資金出現階段性流出。例如在2018年2月上旬,美股市場出現大幅調整,當時北向資金也出現階段性大幅凈流出,而最近美股市場又出現類似的波動;在2018年10月人民幣兌美元曾面臨較大的”破7“壓力,在當月北向資金就曾出現大幅凈流出,而最近人民幣兌美元又出現波動。
此外,還有一個規律值得關注。自從去年6月A股首度被納入MSCI后,市場便開始將MSCI納入A股的節奏和北向資金的動向聯系起來。
而從A股被納入MSCI近一年的表現來看,北向資金還存在提前布局,落地兌現的特征。
按照去年MSCI首次納入A股以來的經驗來看,在正式納入或宣布上調納入比例的前1~2個月,北向資金往往會積極流入A股;而在正式納入或宣布上調納入比例的當月,北向資金流入節奏將會放緩,存在部分資金兌現離場的情況。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去年6月A股被首度正式納入MSCI指數,在去年的4月和5月,北向資金凈買入規模曾創下階段性高峰。今年3月MSCI宣布將增加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并將通過三步把中國大盤A股的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20%,而在今年1月和2月,北向資金凈買入規模分別為606.88億元、603.92億元,均為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以來的峰值,不過此后的3月和4月,北向資金就開始明顯地且戰且退,單月凈流入規模分別為43.45億元、-179.97億元。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日收盤,今年5月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出規模已達283.1億元,這一凈流出規模在歷史上僅次于2015年7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市場上有一些機構分析認為,近幾日一些白馬股的調整被認為與北向資金的流出有關聯。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5月1日~5月10日,在同期滬指下跌4.5%的背景下, 滬股通的所有個股中有265只個股,北向資金的持股市值減少幅度超10%, 深股通的所有個股中有307只個股,北向資金的持股市值減少幅度超10%。
據記者梳理,5月以來,在滬股通中,北向資金減持較多的白馬股包括萬華化學、華能國際、廣汽集團、中國鋁業、白云山、方大特鋼、中國中冶、華魯恒升、國藥股份、中信銀行、中國建筑、匯頂科技、保利地產、上海銀行、光大銀行、貴州茅臺等。
在深股通中,北向資金減持較多的白馬股包括金正大、漢得信息、正邦科技、西山煤電、藍思科技、天齊鋰業、浪潮信息、東方國信、偉星新材、中集集團、雙匯發展、太鋼不銹、蘇寧易購、順豐控股、長春高新、老板電器、華東醫藥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